4月23日,中旗新材(001212.SZ)股价最高攀升至每股60元,创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就在同一天,公司还披露了其2024年的财报,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公司2024年净利润加速下滑,毛利率再创新低,交出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
回顾中旗新材上市以来的发展历程,公司在上市前3年通过IPO募资及一次可转债募资,共累计从市场募资超过12亿元,而截至2024年末,由于市场变化,建设场地等多个问题,多个募投项目发生变化,完成的项目也远未达到预期。由此带来的是,还有约6.27亿的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只能躺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
但是在公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对于公司实控人周军来说,似乎公司后续业绩能否扭转、募投项目怎样加快推进,都不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和半导体行业大佬贺荣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那一刻起,种种迹象表明,中旗新材或许已在为改变主业做准备。从公司股价不断走高的趋势中,也能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市场对这一潜在变化的预期。
但此次交易尚未通过深交所的批复,所以尚有不确定性。
扶不起的业绩
根据中旗新材往年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是公司上市后最高光的时刻,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净利润达1.41亿元。
自2022年起,公司经营业绩就进入了下降通道。2022年与2023年,虽然中旗新材营业收入分别录得6.565亿元、6.902亿元;但其净利润则分别为8611万元、7944万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同比下降39.02%、7.74% ,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进入2024年,公司未能止住业绩下滑的趋势。
据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5.32亿元,同比下降22.88%;归母净利润为3051.15万元,同比下降61.59%;扣非净利润为2581.64万元,同比下降66.14%。
图源:Choice
对于利润大幅下滑,公司方面指出,是由于“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公司销售订单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同时,家装建材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白热化,导致产品毛利率承压。”,并且海外部分市场的销售额出现下滑。
有意思的是,2024年5月,东北证券还蹭发布一份标题为“硅微粉+高纯石英,硅晶新材料第二曲线可期”深度研报,或许是基于中旗新材对于IPO和可转债募投项目的盲目信心,分析师对于公司的募投项目给与了较高的预期,并维持了“增持”的评级。同时,预计中旗新材2024年~2026年营收为11/16/20亿元,同比增长64%/45%/20%,归母净利润为1.6/2.713.6亿元,这还是下调了的盈利预期。
现在来看,2024年的业绩和当时券商给出的研报预测可谓是“天上地下”,而让券商信心满满写下“增持”研报的几个募投项目,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撑起公司的业绩。
多变的募投项目
时间回到2021年,当年8月上市的中旗新材,IPO一共募资7.1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募资净额为6.29亿元。
除补流之外,募投资金主要用于“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高明二厂二期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和“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设项目”4个项目。
从中旗新材2024年报中也不难发现,公司在IPO时募投的几个项目基本都发生了变化。
其中“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在2024年7月变更成了“高纯石英砂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 和 “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设项目”中的剩余募集资金投入“年产1万吨半导体级、光伏坩用高纯砂项目”。变更后的两个项目预计可使用时间分别为2026年6月23日和2026年2月12日。
截至2024年末,上述两个项目的进度皆为0%。
而顺利投产的“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高明二厂二期扩建项目 ”,在2024 年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502.32 万元、277.13 万元。而与此前公司承诺收益项目达产后年平均净利润分别7994.04 万元、2374.50万元相比相差甚远。
伴随募投项目变更延期的还有公司不断下滑的业绩,似乎是预见公司未来的下滑趋势,中旗新材在IPO募资还剩4.53亿元的情况下,又紧急抛出了一个5.4亿元的可转债方案。
要知道2022年7月公司披露可转债发行预案,距离上市只有1年不到的时间。彼时发债,公司方面强调就是为了建设“罗城硅晶新材料研发开发制造一体化项目(一期)”,并且将此项目大吹特吹。
但截至2024年底,公司可转债募集资金拟投项目,投入进度只有41.29%,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由2024年9月30日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对此公司方面给出的原因是,“主要原因系受广西多雨影响,施工以及地质复杂(岩溶地质叠加表层土质松软)导致地基工程设计施工调整,工期存在延误”。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IPO时的募资,在扣除手续费后尚有2.96亿元未使用;可转债募集的资金在扣除手续费后,还有3.31亿元未使用。也就是说,截至2024年年底,中旗新材两次的募集资金还有约6.27亿元未使用,而这些钱大部分都躺在账户上吃利息。
图源:公告
上市3年时间,业绩每况愈下,但中旗新材却通过IPO+可转债从市场中“吸血”超12亿元,但至今尚有一半未能使用。
转型半导体在即
其实早在昨日中旗新材年报披露前,业绩预告的披露让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担忧。
但3月底半导体行业大佬的进入,给深陷业绩下滑困境的中旗新材、实控人周军和散户投资者带来了福音。
根据转让协议,广东星空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空科技”)通过协议受让方式,以8.03亿元收购中旗新材24.97%股份,其一致行动人陈耀民同步购入5.01%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29.98%。交易完成后,星空科技成为中旗新材控股股东,实控人由周军变更为半导体行业大佬贺荣明。受此消息提振,中旗新材复牌后即一字涨停,并在随后的9个交易日收获7个涨停板,市值由不到40亿元,到4月24日已经突破7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星空科技实控人贺荣明是国内半导体行业领头人物,被市场称之为国内“光刻机之父”。他曾带领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团队突破光刻机核心技术,他们不仅研发出国内首台 100 纳米投影光刻机样机,还推出了一款在国际市场份额占比高达 33% 的封装光刻机。
2021年,二次创业的贺荣明成立星空科技,并在入主中旗新材前一个月,完成一轮近3亿元的融资。而该轮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不仅有国资背景浦东科创集团及旗下市场化基金品牌海望资本领投,跟投企业还包含腾讯投资和三七互娱这样的头部互联网公司。
不过这笔交易目前尚未通过深交所确认,而如果这笔交易最终确认,投资者们最关注的或许是贺荣明什么时候将星空科技注入上市公司。(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