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多个传统A级车展日渐缩水褪色的背景下,2025上海车展依然火热,已经肩负起引领全球A级车展的使命。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澎湃浪潮,各国主流汽车企业开始把中国市场作为提升竞争水平的秀场,2025上海车展已然成为中外汽车行业参与者增进交流的大舞台,实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老外“汹涌”

本次车展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企业参展,规模创历史之最。

在现场,记者遇到了一家名为Yandex的俄罗斯企业,别看它展位不大,来头却不小。它是俄罗斯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业务涵盖移动零售、移动支付、搜索引擎、软件开发等等,这次它带来的是最新研发的智能车机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一款专为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所准备的俄罗斯本土化软件应用生态,通过它,俄罗斯的车主可以轻松激活中国智能汽车、智能座舱的各项功能。

当海外客商在展台观察体验、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寻找潜在商机时。海外记者们则手持“长枪短炮”,捕捉每一个新车首发首秀的瞬间,将车展的精彩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据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最近也参加了一项外语课程,这家成立10年的造车新势力计划准备借助本届上海车展,邀请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经销商,推动更多产品出口海外。

在业内看来,尽管美国在实施单边主义,但本届上海车展上出现的多元化面孔、更多更高级别的管理层到访,都说明中国与其他各区域的贸易往来及融入程度,只会加深不会放缓。


“链”接世界

眼下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链”接世界的“接力棒”又递给了上海。

车展开幕当天,雷克萨斯全球首发了全新一代ES车型,并宣布其上海金山区独资工厂正式落地。这场以“时光”为主题的发布会,既是雷克萨斯入华20周年的里程碑,亦是其加速电动化转型、深化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转折点。根据规划,雷克萨斯上海工厂将于2027年投产,初期产能约为每年10万辆。

因为汽车制造业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产业链最长、带动效应最大的一种产业,日本的二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就依赖于汽车工业的发展。

眼下,传统燃油车垂直化供应链正向新能源汽车的“网状融合”转变。为此,车展还首次设立了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示区,涉及智驾方案、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领域。而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生态


全球“秀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达到55.7%。据预测,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接近65%。

在智能化浪潮的加速推进下,2025上海车展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技术革新的关键节点。合资品牌中,大众汽车品牌推出了三款新一代智能网联概念车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同样带来众多新车型和新技术。

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及应用,充分体现智能化下半场的特征。

回望1985年首届展会,中国汽车工业刚刚叩开合资时代的大门。作为后来者,彼时的上海车展规模尚小,参展商以学习观摩为主。刚刚国产化的桑塔纳在展会上更多扮演着“学生”角色,与欧美日车企的成熟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展台上演着戏剧性反转。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整个全球汽车行业的“秀场”,不仅展示汽车工业对于促进市场消费的强大动能,也将进一步展示中国汽车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