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19日,极目新闻报道,一种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生物,再次重获了“新生”,能够再次在野外实现自然产卵和孵化。

这意味着它们又朝着野外种群的恢复迈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

“野外灭绝”意味着这一物种在野外已经停止了繁殖,它的野生种群在自然环境中也已经没有了野生个体。



那么唯一被人们保护下来的,生活在人工圈养环境中的个体就成了整个种群的希望,这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培育,才能让它们重回到自己的原始生境中。

而这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那么这种已经“野外灭绝”又“重生”的生物是什么呢?专家又是如何助力它们重回家园的呢?



«【·被宣布“野外灭绝”·】»

长江,全长超过6300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也滋养了无数珍稀生物,而其中,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鱼类,长江鲟。

它被称为“活化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硬骨鱼类之一,见证了地球生态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人类文明对自然保护的觉醒与努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物种,却在2022年被宣布为“野外灭绝”,但是人们也一直没有放弃拯救它。

长江鲟是鲟科动物的一个代表性成员,它体型修长、粗壮,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流域,尤其是四川宜宾至重庆、湖北宜昌至江西九江一带。

它们的濒危并非自然规律的结果,而是人为因素积累的产物。



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河流,水利工程的修建造福了很多人,但是却也对生活在长江中的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像长江鲟这样的洄游性鱼类。

长江鲟是典型的洄游性鱼类,在幼年时会随江流下洄至中下游水域生长,成年后则从下游向上游洄游,寻找特定的产卵场,如金沙江、岷江等地的深水急流和砾石底质,进行繁殖。



水利工程的修建阻断了它们的洄游路线,导致长江鲟的自然繁殖中断,进而影响了它们的野生种群数量。

长江鲟生活的水域必须具备良好的水质、水温、水流速度和底质条件,一旦水环境发生变化,其繁殖和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排入长江,使水质恶化严重,幼鱼成活率极低,成鱼生存能力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前,长江鲟被大量捕捞,尤其在繁殖期间被“一网打尽”,虽然后期已禁捕,但种群数量已下降至难以自然恢复的程度。



再加上,长江鲟的寿命长达30年以上,但性成熟极晚,雄性需10年左右,雌性甚至需14年以上才能产卵,这种“慢生长、晚成熟、繁殖频率低”的特点,使其恢复速度极为缓慢,一旦种群受到破坏,极难自然恢复。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长江鲟最终在野外无法再繁殖后代,宣告“野外灭绝”。



尽管野外灭绝,但长江鲟的人工种群并未中断,为让它重返长江,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展开了多方面努力。

«【·为它重返长江而努力·】»

长江鲟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鲟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为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进化历史,对它们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关部门建立鲟鱼人工繁育基地,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包括种鱼培育、繁殖、孵化、放流等完整技术链,确保种群存续。

2024年6月29日,根据长城网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一共有19为长江鲟原种,它们成为了恢复长江鲟种群的最大希望。



这19尾长江鲟原种全部都捕捞于上世纪90年代,其中有18尾被喂养在四川宜宾的保护基地中,还有1尾是在湖北武汉的水产研究所中。



位于四川宜宾的保护基地,一直都在研究长江鲟的人工繁育技术,每年都会在长江及其支流放流,还会放流植入芯片并具有遗传标识的鲟鱼,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借此监测其迁徙路径和存活状况。

2023年3月26日,环球网报道,长江鲟首批幼苗在天然水域产卵孵化成功,这是时隔23年后的首次,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专家们继续突破,在长江上游的支流赤水河中也成功实现了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它们离回归野外自然环环境更近了一步。

在一次次的突破之下,长江鲟这一曾经被宣布野外灭绝的生物正在逐渐成为不可能被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鲟并非普通的水生生物,它在长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濒危和“活化石”身份上。

2021年起,长江流域启动“十年禁渔”,全面禁止天然水域生产性捕捞,这一政策对保护长江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保护了长江中千千万万个生物。



在禁渔以来,监测数据显示刀鱼、鲤鱼、鲌鱼等鱼类种群显著回升,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人们对于生态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虽然长江鲟目前在野外已不再现身,但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的成效逐渐显现。



未来,若能持续保障水生态安全、控制水污染、优化洄游路径,或许这条“活化石”终将重回故乡,重现江中英姿。

参考:

极目新闻《2022年被宣布“野外灭绝”后 长江鲟在赤水河实现自然产卵》,2025-4-19
长城网《珍贵!全国仅19尾长江鲟原种,18尾在四川宜宾,均捕捞于上世纪90年代》,2024-6-29
环球网《首批幼苗成功孵化!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实现在天然水域产卵出苗》,2023-3-2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