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2025年4月24日广西法治日报第5版
从龙门港镇到犀牛脚镇,从码头、滩涂到海上,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警灯闪烁、无人机盘旋,时刻守护着祖国的海疆……钦州市公安局钦南分局深化科技强警战略,筑牢“数字海防线”,构建“力量融合、数据共享、区域共守”的立体化海域防控体系。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涉边执法行动80余次,查扣走私货物100余吨,涉案总值超200万元,查获偷渡人员30人。
4月8日凌晨1时,钦南区尖山镇排榜村一栋不起眼的民房外,数名便衣民警屏息凝神。
“嫌疑人已进入民房,立即行动!”随着对讲机传来指令,埋伏多时的抓捕小组迅速破门而入。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内,90件无合法来源的香烟堆积如山,涉案价值约60万元,3名嫌疑人被当场控制。
这场精准打击的背后,是钦南公安分局与相关部门的无缝协作。该分局积极探访涉边部门,就海防力量整合与协同作业展开多次联席研讨,深入探讨并制定执法协作、案件共办、应急联动等机制,共同构筑起以“力量融合、联合执法、区域共守”为核心的海域管理共同体。
科技力量正成为海防一线的“千里眼”。4月11日凌晨,犀牛脚镇乌雷码头,一架长航时无人机悄然升空,实时画面同步传输至钦南公安分局打击沿海违法犯罪工作小组视频指挥室大屏幕上:滩涂深处、荒野海岸,这些人力难以企及的“死角”在高空视角下一览无余。
“船和货车都已经到了码头,立即行动。”指挥员一声令下,民警兵分多路开始包抄,查获走私牛百叶等冻品两货车,总计100多箱、重量2吨,涉案价值7万元。
“科技是破解海防难题的关键。”钦南公安分局政委陆计基介绍,针对辖区海岸线长、地形复杂等挑战,分局全力推进“智慧港口”与“数字海防”工程建设,促进涉海单位基础协同、数据共通、系统互联。对沿海海防监控网络实施升级与盲区填补工程,积极协调涉海部门及沿岸企事业单位实现视频监控全面联网。加速构建海防数据库和预警平台,整合资源,为海防管理及涉海执法部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与实战保障。
“发现走私偷渡及时报警。”“千万不要搭载不明国籍身份的人员,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公安机关。”……4月15日,在龙门港海域,龙门派出所教导员陈琳带着反走私宣传册来到码头,向休整的渔民讲解识别可疑船只的技巧。
“渔民到远海打鱼,难免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派出所民警经常利用渔民回到渔港休息的时机,宣传国家安全法等法律。”龙门港镇南村党支部书记包培才说,民警还对禁毒、反诈、反恐等知识进行普及,发动群众力量打击违法犯罪,守护海上安全防线。
来源 | 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