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站在河北省丰宁县小坝子乡的山岗上,望着漫山新植的樟子松在春风里舒展针叶,感慨万千。
在这其中,有我和中国慈善家杂志的一位媒体朋友合作种下的两棵。
这是我时隔12年重返这片曾被称为“北京沙源地”的土地,眼前连绵的绿浪与记忆中遮天蔽日的黄沙形成强烈反差。
这不免让人感受到中国荒漠化治理的震撼力量,也让人震撼于互联网的价值--蚂蚁森林发挥平台能力,汇聚几亿个微小的个体力量,就能聚变成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力量。
01
从沙源地到绿屏障:
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生态逆袭
丰宁于我而言有两张鲜明的面孔。第一张是 2000年那场世纪沙尘暴留下的烙印——整座北京城被黄沙笼罩成“黄昏之城,”航班取消、交通瘫痪,沙粒甚至能钻进紧闭的车窗。正所谓“北京十粒沙,丰宁有七八。”作为主沙源地之一的丰宁,彼时的沙丘能埋到成年人膝盖,当地老乡说“30米外啥也看不清”。
第二张面孔则是如今的模样:坝上草原恢复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诗意,周末自驾的车流沿着平整的公路驶向草原深处,篝火晚会的欢笑取代了风沙的呼啸。
而丰宁地区,也早已经成为保卫京津冀绿水蓝天的重要“绿屏障”。如今丰宁的森林覆盖率已达58.53%,较2000年增加了32%,小坝子乡沙化土地减少六成。
这种转变,离不开国家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辛苦付出,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
这里提到的“社会各界”,就包括蚂蚁森林和它平台上的数亿网友。
据蚂蚁森林的朋友介绍,在当地林业部门的规划下,适合干旱寒冷气候的樟子松成为先锋战士。这种根系能深入5米土层、耐零下 30℃低温的树种,五年时间已在小坝子乡形成蚂蚁森林805、806等大片林地。
从2020年首次落地河北,蚂蚁森林已为河北累计协议捐资3.5亿元种树2300万棵,仅在丰宁县就种下160万棵,成为助力当地生态建设、公益力量参与“绿色接力”的重要一环。这一次春种活动选择在丰宁开展,意义重大。
站在丰宁小坝乡的山岗上,看到越来越多贫瘠的山川被“点绿”,同行的知名媒体人王长胜感慨:“真的很不容易,蚂蚁森林带动越来越多人参与,必须给蚂蚁森林点个赞,也给我们参与者点个赞。”
02
科技赋能:
当无人机等现代科技遇见沙丘
这几年,我参与过很多届蚂蚁森林春种,我自己也暗访过很多偏远山区的蚂蚁森林。我想说的是,在蚂蚁森林走访,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带来的变革。
曾几何时,治沙人靠人背肩扛运送树苗,在陡峭的沙丘上每走一步都要陷入半尺深的沙中。如今,大型农用无人机吊着树苗掠过山头,精准定位种植点,大大减轻农民工作量,在这次丰年春种中发挥了巨大价值。
去年我走访阿拉善SEE种植的梭梭林,滴灌系统的黑色管道在沙地下编织成网,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周边情况,为干旱的树根补水提供支持。
还有一次,我去甘肃参与蚂蚁森林在武威组织的规模盛大的“蚂蚁森林春种”活动。看到了一台名为“漠云”的压沙机,蚂蚁森林给的介绍是:漠云主要从事沙漠治理草方格工作,扎草方格最深可以扎30公分,可根据实际使用调整深度,一天可以压沙四五十亩地,45度以下坡度可以随意行驶。治沙人马俊河告诉我,使用机器设备后,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了5-10倍。更重要的是,人工压制10cm都打不到,机器至少能打15-20cm,压沙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蚂蚁森林的朋友说,“科技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辅助人类,让治沙更高效精准。”
我看到农民们操控着机械化压沙机,我看到一些林子打上数字原住民的标签……当传统治沙经验与现代技术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远超想象。甘肃省武威的机器效率比单纯传统人工提升了多倍、丰宁县的造沙成本大幅度降低,曾经需要十年完成的绿化任务,可能现在五年就能初见成效。
我已经忍不住畅想,未来如果能引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有了AI灵魂的人形机器人上山栽树,去往那些有危险性的区域,啃下一块块硬骨头,那该有多好。
03
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沙丘上的绿色经济
千万别以为我们现在搞生态建设,只有生态回报,只有情怀和理想,它其实还有看得见的现实收益。
通俗来讲,就是可以让各地的参与者赚到钱。
比如我们熟知的梭梭林,现在很多地方在种植梭梭时会嫁接肉苁蓉。目前肉苁蓉每公斤收购价格高达20元,一亩地可产出肉苁蓉超过500公斤。按此计算,理想状态下一亩地就能有1万元的收益,10亩就是10万元,100亩就是100万元。当种植规模足够大时,这会成为非常可观的富民产业。
还有,种树需要人力投入,需要农民参与劳作。我走访过许多偏远地区并采访过种树农民,他们表示过去在家乡无活可干、闲置度日,而蚂蚁森林项目落地后,他们参与种树工作,每天能挣100多元。尽管这与北上广深的平均工资相比不算高,但在当地已是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事的是极有意义的工作——既能保护家乡环境,又能获得劳动报酬。
据悉,蚂蚁森林多年来在我国北方等地开展的植树活动,累计协议捐资41.8亿元,其中有6.3亿元成为各地种植养护者的劳动收入。
很显然,蚂蚁森林的这些资金,不仅仅带来了绿水青山,还带来了“生态杠杆”,撬动了乡村振兴的链条。荒坡上的各种经济林开始挂果,沙地里试种的中药材初现规模,曾经的沙窝子变成了聚宝盆。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观念:当村民发现保护生态能带来真金白银,主动护林的意识自然生长。不用刻意说教和喊口号,村民就会成为生态治理的参与者。
写在最后:我国开创的这种“国家统筹+地方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正在三北工程等重大项目中复制推广。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相当于7个上海市的面积,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而丰宁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生态治理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当城市用户在手机上积累绿色能量,当当地农民在沙丘上种下第一棵树苗,千万个微小行动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科技互联网助力全民参与”的新型方案,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新参考。
是时候了,期待蚂蚁森林模式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