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彭水县龙溪镇漆树村1024亩香椿基地进入采摘旺季,村民们穿梭于矮化密植的香椿林间,手指翻飞间将鲜嫩的椿芽收入筐中。
“今年气候适宜,香椿长势比往年更好。”基地负责人马丹强望着忙碌的采摘场景介绍道。据悉,今年的采摘期自3月下旬持续至4月底,预计总产量达200余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80%的鲜芽将通过专利冻藏技术和精深加工,变身香椿酱菜、冻藏香椿芽等产品,推动企业营收预期增长10%。
马丹强是彭水县龙溪镇人,2010年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先后在龙溪镇流转土地建设了香椿芽科技示范基地,后又陆续组建香椿研发中心(重庆市香椿科技专家大院),带领团队突破传统种植瓶颈,通过与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发香椿高产栽培及冻藏保鲜加工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树高采摘难、季节性强的产业痛点,更让香椿实现四季供应。其创新成果先后荣获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等荣誉,企业累计获得27项专利认证。
科技赋能下,昔日的山野时蔬已发展为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开发的冻藏香椿芽、香椿酱菜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采摘季期间,基地日均用工量超过百人,仅劳务工资就支付近50万元。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参与加工等多种形式实现增收。
漆树村6组村民黄厚江常年在香椿基地务工,包括基地管护、椿芽采摘及加工等,“现在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00元钱的收入,每月工资3000元,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实现增收。”
作为新晋重庆市林业龙头企业,马丹强表示,将依托科技专家大院持续创新,研发更多香椿系列产品,推出香椿豆腐乳、椿菇酱菜、椿笋酱菜等新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为全县乃至重庆的香椿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