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近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吴堡青梨》和《地理标志产品 清涧红枣》两项地方标准,并纳入新批准的111项陕西省地方标准体系。此举标志着榆林市特色农产品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为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吴堡青梨:千年古树结“金果” 标准护航拓市场


吴堡青梨作为当地千年传承的特色水果,以果皮翠绿、果肉脆甜多汁闻名,种植历史超千年。近年来,吴堡县以“建基地、强链条、树精品”为发展路径,推动青梨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县青梨种植面积超1.1万亩,年产量突破1000吨,产值达1500万元,带动农村人口人均增收显著。该产品不仅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还成功注册欧盟商标,加速进军国际市场。

此次发布的标准对吴堡青梨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质量指标等全流程进行规范。明确要求产地海拔为627米至1204米,土壤pH值7.5-8.0,并细化建园、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确保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可控。

清涧红枣:红枣之乡再升级 全产业链提效益


清涧县素有“中国红枣之乡”美誉,红枣种植产量达34万吨,年产值16.37亿元。其红枣以“个大、皮薄、肉厚、甘甜”著称,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营养成分,30余种加工产品获市场认可。近年来,当地通过“红枣+文旅”“红枣+深加工”模式延伸产业链,培育出陕煤集团北国枣业等龙头企业,年消耗红枣2万吨,带动数千农户增收。

《地理标志产品 清涧红枣》地方标准从种植环境、加工工艺到质量检测全方位规范,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转型。同时,榆林市出台《支持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管护、基地建设及品牌营销,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榆林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标准的实施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价值。未来,榆林市将依托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深化“特色产业+标准化”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随着地方标准的落地和配套政策支持,榆林市特色农产品正朝着“品质更优、品牌更响、效益更高”的目标迈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榆林力量”。

记者 李小强 闫宇涛 通讯员 刘慧慧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 叶蕊 校对 强小强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