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的前身)在国内首度以中文上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创国内演绎俄罗斯经典歌剧的先河。时隔63年,2025年4月29日至5月1日,中央歌剧院将与俄罗斯艺术家携手,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世界经典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此次演出不仅集结了中俄两国顶尖艺术家组成的主创团队与演员阵容,更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这部经典之作。

担任该剧导演的是费奥多尔·沃尔科夫俄罗斯国家学术戏剧院首席导演亚历山大·索佐诺夫。 “当我收到邀请时,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谈及首次与中国剧院及艺术家合作,索佐诺夫难掩兴奋,“《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作品,而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更让我兴奋不已。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契机,让我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个世界。”


奥涅金:从经典到现代的诠释

三幕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由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作曲,改编自俄国文学巨匠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作为俄罗斯经典剧目中最伟大的歌剧之一,《叶甫盖尼·奥涅金》至今仍在全球剧院舞台上常演不衰。这部歌剧深刻探讨了爱情、孤独、社会地位与命运等永恒主题。

作为世界经典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剧情的改编与演绎一直备受关注。与以往不同,此次创作中,导演索佐诺夫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塔基亚娜与丈夫格列明公爵及女儿重返故居,试图追忆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爱情。通过塔基亚娜与女儿共同翻开尘封的日记,观众将透过舞台见证那些苦涩与甜蜜交织的青春记忆。

“经过这次的剧情改编之后,奥涅金已经不是这部作品的主要角色了,反而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反面人物。” 索佐诺夫表示,“奥涅金在大家的理解中通常是一个高贵、光鲜亮丽的形象,但在这部戏中,他是一个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角色。他的自信心被毁坏,也毁坏了许多社会秩序。因此,我认为他是一个小角色,不值得被过分赞颂。”

索佐诺夫进一步解释了这一改编的初衷,“奥涅金之所以成为反面角色,是因为他不仅失去了心爱的女人,还失去了组成自己家庭的可能性,他拒绝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这在当下社会来看,无疑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奥涅金在我眼里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这部剧里也将呈现他的孤独感。虽然他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可悲的角色。”

在谈到奥涅金这一角色的现实意义时,索佐诺夫表示,“《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么经典的作品能以芭蕾舞、歌剧、话剧等不同形式被一再演绎,它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艺术的经典,更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样,奥涅金与塔基亚娜的爱情故事也一直广为流传。奥涅金这个人物形象虽然光鲜亮丽,但缺乏内涵,这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人过于追求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修养的现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舞台呈现:多媒体与戏剧的完美融合

在当代语境下,奥涅金与塔基亚娜的故事将如何诠释?索佐诺夫不仅与指挥家瓦西里·瓦利托夫携手打造最精准的歌剧解读,还运用视频影像与特写镜头,细腻呈现每个情节转折,同步展现演员表演张力与音乐深层内涵,将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视频影像为舞台创造了另一个表现维度,同时强化突显出演员的内心情感。”索佐诺夫介绍道,“投影技术的好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同时可以拉近距离,让观众感受到更多的细节。歌剧一般都比较抽象,并且歌剧院的空间也非常大,视频的运用能让歌剧更接地气,让观众关注到具体的人和事,这种反差感对整个情感表达和歌剧的设置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但同时,索佐诺夫也坦言,视频的呈现无论对于独唱演员和合唱团都是一个挑战。“因为你在镜头前一直被别人关注,所有东西都会被放大,动作、表情都会被观众看得一清二楚。因此,这有助于让所有人都更加集中注意力,展现在观众面前永远是一个最好的状态。”

中俄合作:双向奔赴的艺术共创

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第一次来到北京,索佐诺夫对一切都感到新奇。“我非常喜欢北京,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很振奋。”他还在学习汉语,虽然水平有限,但在彩排时,他已经能用中文宣布“开始吧”来开启一天的工作,“因为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是有力量的,它代表一切开始启动了。”

此版《叶甫盖尼·奥涅金》由中央歌剧院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文化部、费奥多尔·沃尔科夫俄罗斯国家学术戏剧院、俄罗斯和平基金联合制作,汇集了中俄两国优秀艺术家。被《苏维埃文化报》称为“年轻一代中最为杰出和富有个性特色的指挥家之一”的瓦西里·瓦利托夫将执棒中央歌剧院,为观众带来原汁原味的柴科夫斯基音乐;亚历山大·索佐诺夫担任导演,奥尔加·库兹涅佐娃担任舞美和服装设计。演员方面汇集了中俄双卡司阵容,俄罗斯优秀的歌唱家亚历山大·苏哈诺夫与叶卡捷琳娜·莫罗佐娃将专程飞抵北京参与首演,袁晨野、蔡楠、谢天、李爽等中国著名歌唱家也将献上精彩诠释。


在谈到与中国演员的合作时,索佐诺夫显得格外兴奋。他表示,这次合作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他特别提到了与饰演奥涅金的中方演员袁晨野的合作。“在塔基亚娜给奥涅金写信的场景中,我的设计是奥涅金也在台上,我就要求袁老师站在舞台上,没有唱词,只是静静地聆听塔基亚娜的演唱,并作出反应。袁晨野老师不仅背熟了自己的台词,还深入理解了整部剧的内涵,以及塔基亚娜演唱时所表达的情感。他的每一次排练都让我感动,让我看到了中国演员对戏剧的深深热爱。”

在袁晨野看来,“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饱含深邃情感,完美传递出人物的内心悸动,而普希金的诗意叙事则为歌剧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底蕴。这两者的结合使得《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罗斯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作为演员,袁晨野能做的除了唱好,把语言掌握得更熟练之外,“还要拓宽眼界,深入研读普希金的原著。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和背景,为我们的演绎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索佐诺夫表示,此次中俄两国艺术家的合作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作为导演,我会提出框架方向,但具体情况要根据中国演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总体调控。这种合作方式不仅让我们能够共同创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更让我们在艺术上得到了相互学习和提升。”

摄影/张梦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刘忠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