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虹《高尔夫大师》出版人(特约)、中国百佳球场评选执委、美国《Golf Digest》全球百佳球场评委、高尔夫频道《高谈阔论》节目特约评论员。
三十周年!2025年VOLVO中国公开赛是一场久违的大比赛,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一场中国高粉儿喜大普奔的比赛,也是一场值得回味和思考的比赛。
1. 中国高尔夫市场很大,群众对现场观看大IP大比赛和大牌球员很渴望。
2001年,连续赢了四场大满贯的年轻球王老虎·伍兹被请到深圳观澜湖商演,他领着全世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尔夫市场,大家都认为这里拥有无限潜力。四年后,如日中天的老虎来到上海,参加了汇丰冠军赛,赛事奖金高达五百万美元,创了当时欧巡赛的纪录。老虎和汇丰银行让数以十万计的中国高粉儿不出国门体验到了仅次于大满贯的高尔夫职业赛的比赛氛围,并把佘山高尔夫俱乐部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因为疫情,赛事戛然而止,中国高粉儿已经五年没有过那种只有在美国本土和英国公开赛才有的体感了。
这次中国公开赛,上海颖奕球场涌入五万四千多名观众,决赛轮如果不去某个洞提前占位,我一米八五的身高想看到李昊桐的挥杆门儿都没有。高尔夫竞技赛道拥挤而且充满了鄙视链,本场比赛的积分段位和球星数量能有如此号召力,让身在现场的我大受震撼。其中,实力超群同时又备受争议并拥有网红效应的李昊桐功不可没。连续两轮并列领先后,我有不少朋友专程从外地来沪看他的表演。
2.美巡赛呈现出了IP和流量的双重保护主义。
汇丰冠军赛本来签到2025年,如果没有疫情,比赛没有理由不一直办下去。但现在四场世锦赛2022年后全部停摆。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美巡赛的孤立主义和单边保护主义。最近几年,中东资本扶植LIV巡回赛,同时把欧巡赛升级成DP世界巡回赛,对美巡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国际球星和国际观众的分流让美巡赛不能再容忍一个来分蛋糕的顶流IP世锦赛。
3.文化自信的终极呈现。
文化自信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筹码,各国都在移动互联短视频时代包装打造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专属文化符号。高尔夫一直都是美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球场、球员、赛事、球具、技术......都是处在断崖式的垄断地位。我认为中国的最优竞争方案是兼容并蓄,开放拥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我也能打你的”;“你的人能赢,我的人也能赢”。
欧洲老牌名车VOLVO现在是中国公司控股,谁敢断言未来高尔夫世界的中国比重能有多大的潜力呢?虽然现在中国年轻职业球员的基数还很薄弱,和老牌美西日韩球员有着数量级的差距,但我们胜在成材率很高,这次比赛的决赛轮,四位跨越三个年代的中国球员的龙争虎斗和吴阿顺的意外夺冠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板凳深度。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全球的继续提升,我非常看好代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性运动—高尔夫,会在东大迎来第二次发展机遇。
4.还得是上海。
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宣扬高尔夫运动 的大众属性,我们都必须承认,高尔夫的精英气质还是太浓郁了,即使在二十美元果岭费遍地的美国,我们在好莱坞的作品里看到的高尔夫元素,也都贴着精英标签。中国哪个城市最推崇精英属性的符号?只有上海、汇丰、宝马、沃尔夫,别克(LPGA)的大赛为什么都首选上海?这是市场定位,眼球效应和城市属性决定的。
5.愤怒的昊桐
高尔夫毕竟是舶来的精英人群的代表性运动,自我克制能力是这个群体的人格标签之一。我们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要想加入到这个体系,就不能自绝于它的规则和约定俗成之外。你一没话语权,二没绝对实力,三没更改规则的影响力......我行我素就会贻笑大方。当然,当你真正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后,那些我们不喜欢看到的“失控人格”,会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有资格上镜的,都是能代表大国气度和礼仪之邦的“贾斯丁·罗斯”。
图/周唯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杂志
近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