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17天突破“零口供”困局

张店警方破获16年命案积案

16年艰苦卓绝,16年锲而不舍,终于,命案积案逃犯张某落网了。

可他避重就轻,要么只谈伤人的事情,要么闭口不语,摆出了一副“你们能奈我何”的架势。

一场特殊的较量就此展开。

审讯民警不急不躁,17天里,从法律常识到国学经典,从成长背景到兴趣爱好,民警靠着丰富的经验一点点影响着张某。终于,对民警心服口服的张某败下阵来,交代了作案的全部过程,认罪认罚。

这17天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

16年前的命案又是怎么发生的?

01

凌晨血案

理发店店主遇害身亡

命案发生在2009年3月30日。

那天凌晨0点15分,张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接到报警,张店主城区一理发店的店主被人杀死在店内。

接警后,张店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民警走访店主的丈夫和附近店铺工作人员得知,当天晚上10点左右有一名男子在理发店内理发,这是被害人接待的最后一名客人。此人具有重大嫌疑,可其身份却一直无法确认。



这时理发店桌子上的一只一次性纸杯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线索,在纸杯上民警提取到了一枚指纹及一份生物检材,对“神秘客人”的调查也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手段,案件一直没有进一步进展。

02

逃犯拒捕

自戕背后隐藏的秘密

在张店刑警锲而不舍研判、分析、追查中,时间来到了2025年1月。

1月23日,东营市广饶县警方得知,有一名被淄博桓台警方上网追逃的逃犯在辖区居住。确定其具体住址后,广饶民警将其抓获。意外的是,民警在抓捕这名逃犯张某时,张某突然拿起水果刀想要自杀,幸好被抓捕民警及时制止。

根据系统显示,张某的案情是这样的:据受害人描述,2009年6月3日中午,一名男子来到桓台县一家理发店,与受害人发生性关系并支付30元嫖资后离开。当天下午1点左右,这名男子又来到理发店,趁受害人不注意,将一把剔骨刀架在受害人的脖子上,受害人在给男子拿钱时,趁机打开房门呼喊,男子将受害人捅伤后逃窜。而后,桓台警方根据现场遗留的外套和匕首,确定嫌疑人为张某,并将其列为网上逃犯追逃。

张某在被抓时为何要自杀?这令人费解,也令人深思。

就在张某自认为拒不开口就万事大吉时,谜底揭开了。经过比对,张某匕首上留下的指纹与16年前理发店命案中的指纹完全吻合,案件随即被移交张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办理。

03

鏖战17天

一场艰苦卓绝的审讯

沉寂16年的命案突然出现转机,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市公安局领导多次调度案件进展并亲临现场指导,市局刑侦支队审讯专班及时参与,给予大力支持。分局也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全力进行审讯攻坚,成立审讯专班。主办此案的张勤超此前侦办过多起大案要案和命案积案,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



3月26日,对张某的审讯正式展开。可他拒不承认在桓台作案时,向受害人索要过钱财这一细节,更不承认在张店杀人的事情。

面对零口供的现状和张某避重就轻的现实,张勤超并没有与其正面交锋,而是通过交谈和走访详细还原了张某的成长轨迹。

张某,1984年出生于内蒙古。2岁时,张某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跟着改嫁的奶奶生活了几年后,被亲生母亲接到身边,可此时,亲生母亲的家里有8个孩子需要抚养。在这样的重组家庭里,张某初一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了,自此开始了放羊的孤独生活。空旷的草原上,张某放羊之外唯一的兴趣就是听广播,这也让他的性格非常孤僻。后来,张某被同学以打工为名骗至外地进行传销,2009年来到淄博开始打工。

也就是在淄博打工期间,张某在张店和桓台分别作案后逃窜。此后,张某隐姓埋名到了东营市广饶县,与女朋友同居后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

刻画了张某的成长轨迹和性格特点,张勤超开始重点突破。

多数情况下,张某都是一言不发,摆出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架势,可张勤超并不气馁。在技术科普、政策宣讲和证据造势的过程中,张某很嚣张地说了句:“你有证据,就起诉我!”

就从他感兴趣的“证据”入手,张勤超开始普及有关“证据”的法律法规,并且让张某“检查”。看着张勤超一字不差地背诵《刑诉法》中跟“证据”有关的法律条文,张某再也不敢谈“证据”两个字。

每天长达10个小时不懈交谈中,张某偶然透露对国学比较感兴趣,张勤超就和他讨论有关因果、道义和责任、担当等内容,其丰富的国学知识和文化积累让张某佩服不已,在随后的几天中,每次审讯结束,张某主动要求张勤超留下聊天,并要求张勤超提供国学知识的书籍。

张勤超也不失时机地引导张某认识到因果得失和责任担当,“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这是必然的因果。”

后来的审讯中,当张某无意中提到“心安”两字时,张勤超敏锐地捕捉到他内心的变化,又从“心安”入手进行一轮又一轮法理和情理的劝说。



终于,4月10日中午,经过17天的“较量”,张某的心理防线彻底被攻破,他平静地说道:“我就全部跟你说了吧!”

04

潜逃16年

难逃法网和“心网”

张某交代,因为成长环境特殊,他很难与人交心、不喜与人交往。可当同学抛出打工的诱饵时,为了摆脱原生家庭,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家乡,没想到落入传销陷阱。跟着传销团伙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生活也过得非常艰苦,他总想着改变现状。终于在2009年,张某离开了传销团伙,开始在淄博四处打工。

提及两起案件的作案过程,张某这样交代:2009年3月30日,他溜达到张店一家理发店门口,就进门理发。理发过程中,店主与其聊天,频繁提到自己对女儿的呵护和宠爱。听到店主和女儿之间的种种深情,从小就缺乏母爱的张某羡慕又嫉妒,进而产生怨恨,就萌生了将店主弄死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杀害店主后,他逃窜到桓台县。



张某交代,在桓台县犯下案件,则是因为“泄愤”。他交代,自己第二次经过理发店时,认为理发店里的女子看不起他,“她笑话我,为了报复她。”

在桓台作案后,张某逃窜到东营市广饶县,以“李某”的身份四处打零工,他不敢用身份证,怕暴露身份也从不与人交朋友。

2011年,张某从网上认识了一名女子,网恋奔现后两人同居一直到他被抓。

张某自知,自己犯的案子难逃法网,因此一直没有与女友领证结婚也不敢生儿育女,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也在内心深处期望自己就是普通人“李某”,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一切都已为时晚矣。

4月23日,张某已被张店区检察院批准批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张某的将是法律的判决。

来源:鲁中晨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