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孝成王上位,但他对于老将廉颇、蔺相如等都不太信任。

在长平战役中,廉颇分析战局,只守不攻,孝成王认为他是消极应战。之后秦国更是散播谣言,说廉颇不久便要投降,而他们最害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

孝成王听后,便要赵括换下廉颇,蔺相如拖着病体去劝说孝成王,但孝成王一意孤行。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不是秦将白起的对手,不仅死在了战场,而且还让赵国的40万大军,也被白起坑杀了。



蔺相如足智多谋,他以和氏璧换得秦国十五座城池。可廉颇认为他靠的是花言巧语,因此,看对方如此轻易就得到赵王的信任,心里不服,便处处挑衅对方。

蔺相如知道对方心里的不服气,并没有与对方起冲突,反而多次忍让。最后,廉颇知晓蔺相如的心意,便负荆请罪,就此两人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而赵国有这两个大臣的默契配合,其他国家也不敢来犯。

结果,孝成王即位后,不信任他们二人,甚至还要战前换下主将廉颇,致使赵国大败。蔺相如当时就已病重,得知赵国大败的消息,更是急火攻心,不久便去世了。

其实,长平战役,秦国不仅大胜,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若是再加点力度,赵国就灭了。

可惜的是,臣与臣之间,也充满了算计和羡慕嫉妒恨。



原来,此时秦国的范雎为了防止白起功劳太盛,超过自己,便对秦王开口道:“如今咱们自家军队经历大战,已经是人困马乏,若是再战,怕是会被其他国家坐收渔翁之利,不如让他们割地赔款吧!”

秦王也对白起有些意见,便采纳了范雎的意见,这才让赵国得以保全。虽然当时的燕国想分一杯羹,见赵国元气大伤,便出兵讨伐,但好在廉颇带兵,不仅打赢了燕国大军,还打到了燕国国都。

本来对廉颇并不信任的孝成王,这才知道廉颇对赵国的重要,从此对廉颇礼遇有加。

可惜的是,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他对廉颇也有疑心,便让乐乘接手了廉颇的军队。廉颇眼看自己被夺了兵权,心里有气便打了乐乘一顿后,跑到了魏国。



失去廉颇的赵国根本没有什么攻击力,而且也没有什么人才可用,便常常受其他国家的欺负。此时的悼襄王便坐不住了,赶忙派人前去请廉颇,廉颇当着使者的面吃了一斤米十斤肉,证明自己的身体没问题。

可使者被郭开买通,便说廉颇身体好吃得多,但席间去了三趟厕所,不宜再带兵,悼襄王听完,便放弃启用廉颇的想法。

令人唏嘘的是,廉颇还一直等着赵王的召见,奈何赵王迟迟不来。

廉颇此后整日郁郁寡欢,一年后便病重去世了。

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奈何他也逃不过朝廷中那些争斗,最终客死他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