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10个“中国航天日”,其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北校一场名为“变废为宝 创意生活”旧物改造学科特色活动在校园内掀起创意环保热潮。
该校道法组组织开展的这场名为“变废为宝 创意生活”旧物改造学科特色活动,旨在让废旧物品在学生的手中开花,让环保在心中扎根。该活动自今年4月22日起,至4月25日结束,吸引了全校学生踊跃参与。
活动以“用双手赋予旧物新生”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循环利用,领悟生活中的美学价值。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品巧妙转化为各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
八(8)班的尚煌杰同学用废旧羽毛球、废旧羽毛球筒、废旧矿泉水瓶、废旧纸板、废旧薯片筒以及泡沫制作的“环保火箭”,吸引了师生们的眼球,他们纷纷驻足观看。
八(18)班的邵弘宇同学用废旧的鞋盒、矿泉水瓶、卡纸黏土、彩灯、棉花、一次性筷子做成的“我的航天梦”,他认为,浩瀚的太空,永无止境的探索,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这个作品既能够激发人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也可以当作装饰品摆放在家里。
七(11)班的叶林昕儿同学用废旧的鸡蛋壳做成的龙形图案活灵活现。还有的同学用卡纸、花生壳、颜料胶做成的国旗图案让人眼睛一亮。
这些作品不仅环保而且有创意,该校八(10)班王雅茹同学说:“我觉得他们做得特别有创意,这次活动举办得很有意义,能激发我们创新能力;还有些有关科技的小作品,能让我们在课余时间劳逸结合,培养我们对物理的兴趣。”
七年级的尹诺惜同学利用旧毛线编织了一个收纳篮。她表示:“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既是一次充满趣味的环保实践,又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看似无用的废旧物品,通过改造都能重新发挥价值。这个收纳篮既环保又实用,看着它我特别有成就感。”
除了收纳篮,学生们的创意成果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同学用开心果壳制作了装饰画,将废弃的果壳变成了艺术创作的原材料;还有同学以废旧纸板为基础,制作出了机械装置,巧妙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八(1)班刘心怡同学用残废的手骨模型、纸壳、糖纸做成的“掌中生化”摆件,她的理念是,让废品在手中开花,让环保在心中扎根!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独特的创意,更体现出他们对环保理念的深刻理解。此次创意环保作品分为科技、美学、国风、装饰、摆件和环保六大类。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全程自主完成从设计构思到动手制作的环节。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耐心与责任感。每件作品都附上了“创作理念”与“功能用途”说明,进一步促使学生思考环保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的评价方式也丰富多元。各班学生将作品提交学校参与评比,学校设立了“最佳创意奖”“环保之星奖”“巧手达人奖”等多个奖项。
据悉,该校还将通过公众号展示优秀作品的照片与短视频,并集中举办“旧物交换市集”,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能的平台。评委老师对学生作品赞不绝口,不少作品融入了科技元素,像利用太阳能板改造的迷你台灯,利用旧羽毛球筒制作的火箭,就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智慧。
此次道法学科特色活动,是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北校打造“一学科一特色”品牌的成功实践。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领悟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创新创作中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学校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五育融合”系列活动,持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夏玉 闻超 尹家宝 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