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高铁建设的热潮,是不是真的要慢慢降温了呢?

先是湖北果断叫停了7条高铁线路,接着全国高铁新增运营里程也从5474公里缩减到了2457公里。

为什么高铁建设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原因呢?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利用率低·】——»

作为高铁大省的湖北,如今却一口气取消了七条高铁路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调整的影响。

以武汉至贵阳高铁和武汉至南昌高铁为例。

武汉至贵阳高铁原本是为了加强华中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规划的。

但实际上,现有的沪昆高铁武汉至贵阳通道使用率并不高,平均只有60%左右,而且这条线路并未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这就意味着它既没有政策支持,从实际运行效率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来看,也没有足够的建设必要性,因此只能被暂时搁置。



«——【·成本高·】——»

高铁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每公里的建设成本通常在1.5亿到2亿元之间。

如此高昂的投入,对地方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比如十堰至宜昌高铁,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需要穿越秦巴山区,桥梁隧道的比例非常高,这使得建设成本进一步增加,每公里造价远超平均水平。

对于地方财政而言,要承担这样庞大的资金需求,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国铁集团的债务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

截至2020年底,国铁集团的负债总额已高达5.71万亿元。

为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国家不得不对铁路建设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在这种背景下,高铁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毕竟,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必须优先保障那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显著、更符合整体发展战略的项目。

于是,一些经济效益不明显且资金需求过大的高铁建设计划就被迫进行了调整。



«——【·生态保护·】——»

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高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有些规划中的高铁线路,因为需要穿过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或环境敏感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例如咸宁至九江高铁,按照最初的规划,它需要穿过幕阜山生态区。

幕阜山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许多珍稀动植物在这里栖息,生态价值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高铁必须充分评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然而,幕阜山生态区的环保要求极为严格,咸宁至九江高铁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面临重重困难。

这意味着,如果还想继续推动这条高铁的建设,就必须重新优化线路设计,或者采取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以此来实现高铁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难题让项目的推进陷入了停滞。



«——【·结语·】——»

所以,湖北取消这7条高铁线路,并不是草率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现在,高铁建设已经不再单纯追求线路的广度和密度,更多地开始关注精细化管理以及综合考量其他因素。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项目中,才能使高铁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满足湖北整体发展需求,同时也为未来高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来源: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处,2021年12月1日,湖北省:发布《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月3日,2024年中国投产高铁2457公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