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机关资金分析鉴定工作程序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规范公安机关在办理经济犯罪、洗钱、贪污贿赂等案件中的资金分析鉴定工作。这一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打击金融犯罪、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将介绍《规定》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探讨其对未来刑事案件办理及刑事律师辩护工作的影响,并作简要总结。
一、《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共分为十章四十七条,包括鉴定的委托、受理与实施、资金分析鉴定的范围与内容、工作程序、鉴定文书的格式与内容、监督管理及附则等,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资金分析鉴定的定义

资金分析鉴定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对涉案资金流向、交易记录、账户信息等进行专业分析,以查明资金性质、来源、去向及关联性,为案件侦办提供证据支持。

(二)规范资金分析鉴定的适用范围

《规定》适用于经济犯罪、洗钱、职务犯罪、金融诈骗等涉及资金流转的案件,强调对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

(三)细化资金分析鉴定的程序要求

  1. 启动程序: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专业机构或人员实施。
  2. 分析方法:包括资金流向追踪、交易对手分析、异常交易识别等。
  3. 鉴定意见的形成:要求鉴定报告客观、准确,并附有相关数据支撑。
  4. 强化鉴定意见的法律效力资金分析鉴定意见可作为证据使用,但需符合《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意见的审查标准,确保其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5. 加强监督与管理规定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制,防止滥用资金分析鉴定权,确保程序公正。



二、《规定》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一)出台背景

第一是金融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随着电子支付、虚拟货币、跨境资金流动等新型交易方式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资金隐匿手段更加隐蔽,传统侦查手段难以有效应对。

第二是原有规定滞后,缺乏统一标准。此前,公安机关在资金分析鉴定方面缺乏全国性规范,各地操作标准不一,影响司法公正和办案效率。

第三是国家加强反洗钱、反腐败力度。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反腐败、反洗钱工作,资金分析鉴定是重要技术手段,亟需制度保障。

(二)重要意义

首先,提升公安机关侦查能力。《规定》为公安机关提供了明确的资金分析鉴定指引,有助于提高打击金融犯罪的精准度。

其次,规范执法行为,保障司法公正。通过统一程序标准,减少执法随意性,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证据无效。

最后,适应新型犯罪趋势。针对虚拟货币、跨境资金流动等新型犯罪手段,提供有效的法律和技术支持。

三、《规定》对未来刑事案件办理及律师辩护的影响

(一)对刑事案件办理的影响

对于司法机关,尤其是公安司法机关来说,《规定》的出台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提高证据质量,增强指控力度。资金分析鉴定意见作为专业证据,能够更清晰地呈现资金流向,帮助司法机关认定犯罪事实,特别是在洗钱、贪污贿赂等案件中作用显著。

其次,加快案件侦办效率。标准化的资金分析程序可以减少重复调查,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司法效率。

最后,可能扩大侦查范围。由于资金分析可追溯多层交易,可能涉及更多关联人员,案件调查可能从单一犯罪向团伙犯罪延伸。

(二)对刑事律师辩护工作的影响

对于刑事辩护律师来说,《规定》的出台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一些不那么积极的影响(比如说有些刑辩律师又要掉头发了)。由于《规定》侧重在为侦查及刑事指控方的工作提供指导,对于辩护律师来说客观上确实会多出一个刑事证据出来,但是该“资金分析鉴定意见”的证明力究竟如何,是否还像之前的“司法鉴定意见”“价格评估报告”等表面为意见,实质可直接作为证据的刑事诉讼现状?至少目前作者能想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刑辩同行们去关注、了解的:

第一,刑辩律师需加强对资金分析鉴定的审查。比如说:鉴定机构是否具备资质?分析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完整?鉴定意见是否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

第二,挑战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律师可依据《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意见的排除规则,质疑资金分析鉴定的合法性,如程序违法、数据来源不可靠等。

第三,需掌握金融、会计知识。律师需提升对资金流向、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领域的认知,以便有效质证。

第四,可能影响认罪认罚策略。若资金分析鉴定证据确凿,犯罪嫌疑人可能更倾向于认罪认罚以换取从宽处理,律师需结合证据情况制定辩护策略。



四、总结

总体而言,《规定》的出台,是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进步,有助于提升公安机关打击金融犯罪的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同时,该规定也对刑事律师的辩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律师需加强对资金分析鉴定的审查,提升专业能力以应对新的挑战。未来,随着该规定的实施,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将更加高效、精准,但也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优化,确保程序公正与实体正义的统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