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根据中央的要求,全部志愿军战士必须全部撤回国内,可是有一个叫王兴复的志愿军战士却为难了,他因为与一位朝鲜姑娘恋爱了,而根据我国志愿军战士的纪律,绝不允许在朝鲜谈情说爱。
是放弃感情回到国内,还是违反纪律留在朝鲜与姑娘结婚?这可是两难的选择。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们之间又经历了什么?让我从头叙述。
一、初次结识
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自从美国仁川登陆之后,北朝鲜的军队节节败退,我国本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方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王兴复也积极的参加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而他所在的部队负责后勤保障,面对美国的狂轰滥炸,我军的后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作为后方的朝鲜老百姓也经常遭受到敌机的无差别地轰炸。
因此王兴复除了保障后勤物资的安全,还要参与救灾和协助朝鲜老百姓的转移,并加入重建工作。
在1950年到1953年的作战过程中,王兴复虽然没在战场第一线,但是他所面对敌人狂轰滥炸,也是常在火里去血里出,其惊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前方战士。
为了把战略物资及时地送到前线,或者把伤员转移下来,他们往往需要朝鲜老百姓的协助。而这个交往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个叫吴玉实小姑娘,当时吴玉实才13岁,而她家中本来还有两位兄长,但都因为朝鲜战争而死在了战场上,如今一场战争,不仅夺走了吴玉实的亲人,还摧毁了他们的家园,只留下了吴玉实和体弱多病的父母。
吴玉实年龄虽小,但是经常帮助照顾志愿伤员,王兴复因此经常将暂时转移不走的伤员寄放在她家中,他也帮助她家做一些农活。
二、产生感情
1953年10月战争结束后,为了防止美军再次入侵,同时也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有25万的志愿军战士留在了朝鲜。
而吴玉实家的重建也是分配给王兴复的任务之一。王兴复当时对吴玉实说:“小妹妹,不要担心,你两位兄长在战斗中牺牲了,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兄长,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的。”
年幼的吴玉实听了这话,心中十分感动,有了他的帮扶,她心中有了依靠,也对未来心中充满了信心。
她感激地说道:“谢谢大哥,谢谢你的帮助。”
两位的老人也乐意将王兴复认作干儿子,自己家增加一个劳力,对于年迈的他们是很大的帮助。
从此,他俨然成了吴玉实家中的一份子,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吴玉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情窦初开的她,对王兴复产生了爱恋,常常帮助他补衣服裤子上的破洞。
转眼之间,5年过去了。1958年,所有的志愿军将士都接到了回国的命令,这一下吴玉实心慌了。
她找到了王兴复,深情地说:“王大哥,我、我喜欢你,你会离开我吗?”
王兴复也爱恋地看着她:“其实我也喜欢你,只是不好意思说,我们军队纪律不允许,所以才会拖到现在,你愿不愿意跟我去中国吗?”
吴玉实为难地看着他:“我有年迈双亲需要照顾,恐怕……如果你能留下来,我就嫁给你。”说完,她羞涩地转过身去。
“好吧,我去争取,向上级申请,希望能够获得批准。”
三、喜结良缘
王兴复与吴玉实互吐心声之后,心中既高兴,又为难。怎么才能在不违反禁令的情况下留下来呢?王兴复为此非常苦恼。战友听说后,纷纷表示帮他出主意,鼓励他去找领导讨个主意。于是,他就鼓足勇气把这件事汇报给了上级。
上级部门听说这事之后,也非常为难,人们常说宁拆10座庙,不毁一桩婚。但是,不与朝鲜姑娘谈婚说爱是志愿军的纪律,志愿军纪律与铁一般,这是打胜仗的保障。
但是大家的心都是肉长的,鉴于这种情况,他们也只好向上级报告,最后一直上报到了党中央。
党中央与朝鲜领导人研究认为,这个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是两国铁血友谊的向征,这也是中朝两国血浓于水的深情。但纪律不能违背,如果王兴复他要留下来,必须在当地复员,从此离开志愿军部队,放弃自己的荣誉。
尽管王兴复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轻易离开部队,但当他看到楚楚可怜的吴玉实,还有那年迈的双亲,于是只好忍痛割爱,离开了部队,也脱离了中国国籍,加入了朝鲜国籍。
从1953年申请复原,并提出结婚的请求,一直到1962年二人的结婚请求,才得到了朝鲜方的同意。9年的漫长等待,没有让二人彼此间的感情被消磨,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和深爱着对方。
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爱情,更加纯真且恒久,1962年,在得到朝鲜当局的同意后,二人如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时间流逝,不能冲淡他俩的感情,过了多年,他们依然如二人想象的一般甜蜜,后来二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并一同赡养着吴玉实的父母。
吴玉实逢人便说,战争让自己失去两位至亲的哥哥,但却让自己收获了一位最敦厚可靠的丈夫。特别是王复兴为了自己,放弃了荣誉,离开了心爱的部队,甚至放弃了祖国的国籍,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每每说到这里,吴玉实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四、回国生活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为了延续这铁与血做成的友谊,就在当地兴办了许多学校,这些学校里边传递中国文化,教授汉语知识。王兴复光荣成为当地一名汉语教师。
当年,作为志愿军战士,他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如今又为了中朝人民,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为两国人民的友谊搭起了友谊之桥。
在学校里,孩子们总是围着王兴复,请他讲朝鲜战争的故事,有关中国志愿军的故事,孩子们都特别喜爱听,尤其是发生在王兴复自己身上的故事,孩子们特别感兴趣。
就这样温馨地生活了好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兴复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当年为了爱情,王兴复选择留在了朝鲜,这个决定他并不后悔。
为了吴玉实,他把对父母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一直埋藏在心里。一直到1967年,吴玉实的父母相继去世,王兴复没有了后顾之忧,回国的想法便再次萌生后。
终于,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吴玉实直到丈夫为了自己放弃了很多,现在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就支持丈夫的决定,可是回国探亲是可以的,但是要重新加入中国国籍却非常困难,但王兴复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从1967年开始,每年都坚持申请。
70年代末,他以中国籍的华侨身份向中国驻朝使馆申请回国定居,得到了大使馆的同意。
不过关系到孩子的国籍,朝鲜政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同意了他的要求。
但因为种种原因,再加上当时通讯设备的不发达,一直到1981年,王兴复才重新了恢复了中国公民的身份。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6个儿女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祖国,并一同加入了中国国籍。
回国后,王兴复依然选择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为传播两国的友谊,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战争是残酷的,它让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然而作为战争中的幸运儿,王兴复在战争中不仅成功地活了下来,还收获了这段让人羡慕的跨国恋情,这真是留给后人传颂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