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因水而兴。黄浦江与苏州河,作为这座城市的“母亲河”,见证了上海从渔村小埠到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功能演变与空间格局,更孕育了上海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城市精神。
今年,随着《黄浦江沿岸地区功能融合发展和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与《苏州河沿岸地区整体风貌与开放空间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的正式发布,“一江一河”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性起点。
“一江一河”两岸滨水空间提级发展
回顾过往,“一江一河”的滨水贯通工程曾为上海市民带来无数惊喜——2017年,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2020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开放。
如今,新一轮规划进一步延伸了滨水发展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新一轮“一江一河”专项规划覆盖范围再次扩大,黄浦江两岸全长约50公里,北接复兴岛、杨浦滨江中北段、大吴淞地区,南接大吴泾地区;苏州河两岸全长约66公里,向西拓展衔接大虹桥地区。
十年规划中,黄浦江规划将打破行政边界制约,以江河为主脉,分成不同功能段一一展开,形成“新质秀岸、世界客厅、文博创链、艺文智岸、沪派秀场”五大功能区,并通过“内层亲水营造、中层品质提升、外层赋能”三个层次实现纵深发展。苏州河将形成“一脉、八廊、五段”的总体布局,即一条苏州河水岸文化经济带,八条南北向重要城市廊道,自东向西打造5个主题段:都市经典段、时尚创意段、校园风情段、新绿宜居段和生态创新段。
新规划还是一次对城市文化、经济、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升级,加强利用历史文化风貌资源更新,把多元多彩的叙事场景融入城市空间和历史建筑。以苏州河“都市经典段”为例,以“海派经典·上海风情”为设计意向,将进一步延续文脉、融合公共功能和开放空间,集中展现江河交汇、中西合璧的海派都市风采。
唐宅登场,开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为深入研读“一江一河”的新十年规划,探索上海城市更新的方向,“百年盛情,风貌盛景”上海城市更新媒体见面会暨唐宅首秀将于4月25日在位于静安区武进路的唐宅举办。此次活动由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华发股份华东大区上海事业部主办,澎湃新闻协办。
本次活动将邀请上海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现代城市研究院院长俞斯佳深度解读新“一江一河”十年规划的核心要义。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亲历者与推动者,他将从历史脉络、文化底蕴、空间设计等多维度,阐述“一江一河”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剖析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独特价值。
苏河风貌区是苏州河“都市经典段”的重要节点,也是当下上海市中心难得的成片整体更新的风貌片区,串联起周边石库门里弄、街坊等文化地标,打造集历史保护、城市更新于一体的超级IP,为上海提供“风貌片区更新”的新样本。
效果图
唐宅位于苏河风貌区武进路上,这座百年老建筑曾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唐绍仪故居,将迎来更新后的首次亮相。武进路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集中展示了上海独特的海派风格,唐宅的新生也拉开了武进路老建筑更新的序幕,这一历史街区将成为苏州河畔的“文化会客厅”。诚邀莅临活动现场,共同见证上海水岸的百年风华与未来盛景。
唐宅 实景图
来源: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