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参与一战绝对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错误案例,沙俄在当时完全可以做到抽身事外,坐在场外看着法国、德国、奥匈帝国和英国把狗脑子都打出来。尼古拉二世就是和协约国绑定太深了,这才让沙俄做出了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事实上在当时的沙俄国内也是有不少明白人的,如果1900年尼古拉二世按照这人的意思办,不说让俄国再次伟大,起码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是能做到的。
库洛帕特金
历史上,在日俄战争之后,日俄战争中的俄国指挥官库洛帕特金就写过一本名叫《日俄战争中的俄军》一书,书中对俄国现状和俄国能往哪些地方进行扩张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关于欧洲部分的内容也堪称是预言家。
库洛帕特金认为,日俄战争最大的失误就是俄国选择了一个不适合开战的进行战争。在日俄战争中俄军骁勇善战,给日军造成了比俄军大得多的伤亡。但是远东地区位于俄国兵力投送的末端,俄国必须从遥远的欧洲出兵征讨日本。日本有四十万常备军,如果总动员能动员出来一百万军队。
但是俄国是不可能把上百万军队投送到远东这种鸟不生蛋的地方的,因此日俄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打,俄国不应该打已经民族觉醒的东亚的主义,这只会让俄国陷入一个无底洞中。而欧洲部分库洛帕特金也认为没有什么扩张空间。在最北部俄国已经吞并了芬兰,不可能,也没必要再进攻瑞典和挪威。
之后在波罗的海沿岸和俄国接壤的地区是德国的东普鲁士,一战已经证明俄国完全不是德国的对手(事实上在一战开始前俄国就心知肚明),这块地要吃下很困难。至于奥匈帝国的利沃夫地区似乎能吃下,但是库洛帕特金说明了这样做的风险。利沃夫和西欧接触的时间太长了,他们早已脱离了斯拉夫文化圈,如果强行吃掉以后说不定会影响乌克兰人的想法。事实证明库洛帕特金是对的,利沃夫确实是之后乌克兰独立的主阵地。
俄国对未来的策略
在一战之前俄国的外交处境是出人意料的好,因为远离欧洲中心,俄国的地理位置天生就适合坐山观虎斗。而且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希望俄国盟友保持中立。对于同盟国来说,德国最大的敌人当然是法国,对于俄国这个庞大的邻居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虽然奥匈帝国比较麻烦,但是不能左右德国的决定。
至于协约国一方从内心肯定是希望俄国能够参战分担自身的压力的,但是他们不能把期望完全寄托在尼古拉二世会卖头援助协约国,甚至还要防止俄国倒向同盟国一方,因此保持中立是他们比较期望的目标。两大军事集团一起伺候俄国,这福气能小了?
甚至尼古拉二世还能做的更过分一点,在欧洲保持中立态度,但是在中东和高加索地区保持进攻态势,之前被迫和英国瓜分的伊朗不作数了,直接吞并整个伊朗,正在打仗的英国九成九不会干涉,反而会更积极和俄国接触,希望俄国保持中立,不要参与到对方一派。
俄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抽身于欧洲大陆核心地区之外,可以坐着吃爆米花看着欧洲列强互相厮杀,对方还说它不出什么,甚至还要谢谢他呢。参战对俄国绝对是不利的,一战中俄军经常是被德军以寡敌众爆揍,到1916年国内的情绪已经非常不满了,尼古拉二世还在打,之后国内一革命彻底玩完,别说帝国了,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