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于2018年。北漂带娃一年多,内心深处还在纠结着老家邳州与北京的何去何从:何处是家乡?何处是归程?其实这也是古今游子的共同心结。如今来北京八年多了,也适应了北京的生活,但是老家的情结依然在。偶然发现这篇写于某个夜半的心路历程随笔,一字不易发在这儿,为这一段人生历程留下一段真实的记录。

——题记

从老家的梦里醒来,再也睡不着,思绪万千,想老家的事。

一年多前,从江苏邳州来北京生活,女儿说起邳州称老家,一开始我不习惯,因为经常回去,还是我现在的家,不‘‘老’’。但在正生活中的北京的家里,肯定要陪伴外孙女一起长大,当然要长期住下去,连户口都迁来了,久而久之,邳州也成了我话语中的老家代名词,成为我人生第四个老家。

我的第一个,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家,是山东郯城一个叫徐埔坦的村子,那是父亲的祖居地,是父亲长大成人的地方。父亲在二十岁左右参加八路军后,就很少回那个地方了。但在文革中,我们全家在那里躲辟武斗,住了大半年时间,而老家的二爷爷和近房的景祥哥,也是父亲的战友,每年都要来邳州看望我们几次,所以这个老家是货真价实的,是有着亲情与血缘关系的,也是有着许多美好童年记忆的。尽管那里早已没有什么至亲,却是原装正牌第一老家。

第二老家是我的姥姥姥爷家,邳州乡下一个叫岔河街的地方。我小时寒暑假都要回去,去跟姨舅还有许多都有连带亲戚关系的街坊邻居玩,太多儿时亲情记忆。她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家,却又是有实质意义的情感上认同的老家:我们小时不说姥娘家,而是说姥家,也就是老家。这老家,现在还偶尔回。

第三个老家,也就是刚醒来梦中老家,处在邳州城最老街区,现在的大榆树街西,也就是老文化馆西边的我们叫高台子的地方。我从小在那儿生活,一直到结婚后搬离。房子是父母亲手建的,老宅子卖给邻居,我写卖房合同时,很伤感。离开那个老巷子很多年了,我的150多篇小城旧事就是为她而写,一直魂牵梦绕:童年生活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老家,也是心灵与情感的故乡。

本以为会在邳州城不离不弃生活下去,一直会是我现在的家所在地,但现在,却成了我的第四老家,而且离北京的家很远。因为遥远,故乡反而有了情感的近,有了情感的温度,于是夜梦醒来,又想写小城旧事了!

夜梦的老家,是我小时居住的高台子上的老房子,梦中我在小南屋里看书,又出门去邻居小民家捉小鸡玩,但是夜晚,大地一片白,说不清是月光还是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