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2025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4年全国15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见附件)。专业代码080910T,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2025年招生。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梳理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共有10批次805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该专业。


分析认为,2024年全国15所普通高校在教育部成功备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一)数字化转型需求: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核心支撑领域,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新工科建设:教育部近年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高校开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关的专业,以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政策强调优化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加强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跨学科领域,符合这一目标。

二、市场需求与就业前景

(一)行业需求激增:随着互联网、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对大数据的依赖加深,相关人才缺口持续扩大。据第三方机构预测,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近年达数百万。

(二)高附加值岗位: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AI研发等职位薪资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学生报考,高校需通过专业设置满足社会需求。

三、技术发展与学科交叉

(一)技术驱动教育革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倒逼高等教育更新教学内容,传统学科(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需通过新兴专业实现升级。

(二)跨学科融合:数据科学涉及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高校通过设立独立专业整合资源,提升教学与研究效率。

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学科竞争力提升:开设前沿专业有助于高校吸引优质生源、争取科研项目资助,并在“双一流”建设中增强学科优势。

(二)产教融合实践: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如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高校可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五、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一)教育部备案机制:高校申请新专业需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包括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实践条件等评估。15所高校的成功备案,表明其在教育资源(如师资、实验室)和办学规划上已达到国家标准。

(二)区域均衡布局:部分高校位于中西部地区,新专业的设立有助于弥补区域间数字人才培养的差距,助力国家“东数西算”等战略落地。

六、国际趋势与对标发展

全球教育趋势:欧美顶尖高校(如MIT、斯坦福)早已设立数据科学相关专业,中国高校通过开设同类专业,推动与国际接轨,增强学术竞争力。

因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增设,是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与高校改革多方联动的结果。这一布局不仅为数字经济提供人才支撑,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积极姿态。未来,随着更多高校加入,需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培养,确保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动态匹配。

附件: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