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再次出现了“南六代”,也就是“沈六代”的高清试飞照。当时“南六代”已经结束了一次试飞任务,正在逐渐降低飞行高度,准备返场降落。飞过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正好被拍摄到,成像十分清晰,不知是否用AI技术增强了成像效果。



相较于其辨识度极高的机背进气道,此次“南六代”高清试飞照的亮点,在于其发动机尾喷口上。

将照片放大,可以发现“南六代”的机尾尾喷管距离发动机尾部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样一来,“南六代”基本上就不可能使用二元矢量推力喷嘴了,因为喷嘴无法向下进行偏转,最多就是向上进行偏转。



再拿“南六代”此前其他角度的拍摄照片作为对比,可以看到其机尾下部的盖板并不是发动机喷嘴,而是机体结构的一部分。所以,这应该是美国YF-23隐身战斗机曾经采用过的偏转板设计,专门用来削弱机身下方红外探测装置对自己尾喷口红外特征的捕捉能力。

采用这种设计,也就意味着“南六代”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全向隐身能力。在面对敌方各种地面探测设备时拥有更强的隐身能力,空对面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过,虽然和美国的YF-23隐身战斗机采用了相似的偏转板设计。但考虑到“南六代”上使用了柔性翼面和开裂式阻力方向舵,所以,“南六代”上的偏转板应该也具备一定的向下偏转能力。

也就是虽然“南六代”没有使用二元矢量推力发动机,但仍然能够实现通过发动机尾部射流的偏转,控制自己的空中机动。



当然,“北六代”,也就是“沈六代”同样也强化了自己对来自机身下方探测器的伪装能力。只不过“北六代”并不是在发动机尾喷口上着力,而是采用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腹沟设计。并且,腹沟两侧的进气道还使用了“V”字型设计,进一步降低了自己机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很明显,目前无论是“南六代”还是“北六代”,对于自己的全向隐身能力还是非常看重的。中国的这两款第六代隐身战斗机,看来还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更大的震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