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成功入选。该遗址群的发现首次揭示了东亚地区距今10万至5万年“现代人演化瓶颈期”古人类的复杂生存图景,为解密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全新证据。


发布会现场。


资阳濛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资阳濛溪河遗址)发现于2021年9月,因一场洪水,冲刷出乌木、动物化石等遗存而进入考古视野。经考古调查,在资阳、内江、遂宁、绵阳等地,先后发现了与资阳濛溪河遗址文化类型相似的遗址点,构建起了一个共计86处遗址点和120处原料点,主体年代在距今约10万-5万年、跨区域的濛溪河遗址群,填补了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研究的关键空白。


濛溪河遗址。


项目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遗址群的主要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濛溪河遗址群硅质岩小石器工业,是首次在华南发现稳定的且明显有别于南北二元结构中南方大砾石石器工业的类型。其石器文化与东亚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一脉相承,与西方同时期明显不同,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第二,遗址群确认中国南方早期现代人行为特征。石器、骨器及木器构成立体工具体系,对石片、动植物化石的穿孔、刻划等系列早期象征性行为,以及动植物广谱利用、系统性用火及潜在的空间利用,充分展现了东亚早期现代人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第三,前所未有的丰富动植物遗存,特别是植物遗存,填补了本阶段植物发现和利用的空白。首次揭示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采集经济和对植物资源的认知、利用能力,食物“广谱革命”提前,展示了早期现代人的肉菜果药俱全的“食谱”。第四,清晰展现百万年人类史关键节点上的历史场景,填补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研究领域的关键时间、空间及人类行为、文化空白。


濛溪河遗址群出土的动物骨器。



濛溪河遗址群出土的石器。


据悉,资阳濛溪河遗址2025年的主动发掘工作正有序开展,已组建来自国内外10多家科研单位、20多个科研团队的队伍,努力基于现有发现获取濛溪河遗址群更多的年代、环境信息,以更科学、严谨的视角解读濛溪河遗址。今年7月,资阳濛溪河遗址特展将在资阳市博物馆开放。为推进动植物考古学学术交流与遗址保护研究,“2025年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四川资阳召开。

全媒体记者 李梅 谢小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