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元谋讯 (通讯员 罗斐 徐敏)中午12点,一辆绿色公共小型巴士行驶在乡村道路上,这是从云南省元谋县城开往平田乡的城乡客运车辆。但现在,这辆巴士不仅能载人,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客货兼用,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包裹一同送达乡镇。“班车的时间是固定的,快递会准时准点拿到手里,寄件也更方便了。”村民余万霞开心地说。
为有效解决快递包裹进村入户渠道不畅、成本高昂、快递末端网点二次违规收费等难题,去年以来,元谋县积极探索“党群共建、邮快合作、客货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全链条协同打通农村快递下乡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特产品外出进城“最先一公里”,初步形成了可持续、自循环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了快递企业降本、农村群众减负、物流效能提升、农业产业增收的多方共赢。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筑“一核多擎”组织阵地。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带动多方发力,筑牢乡村物流行业发展根基。优化完善组织架构,按照“交通运输行业工作到哪里,党的工作就保障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成立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行业党委,依托乡镇党委建设红色驿站,吸纳快递公司、交运集团党员,在村(社区)、邮政公司及各快递物流企业设立N个站点和党支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1+10+N”党组织架构,织密交通运输行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县委“两新”工委抓总,邮政快递行业党委具体推动,乡镇、快递企业参与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元谋县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加强党的建设实施意见》《元谋县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禁止快递末端服务违规收费行为,对交通运输特别是快递行业从业行为加强规范引导。结合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开展全面摸排,挖掘了一批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农特产品,同时又了解市场的带头人,提高乡村物流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多方合作强保障,建设“一站多能”服务中心。依托现有的乡镇邮政所或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红色驿站,引导邮政、快递物流、电商等企业入驻运营,实现“一站多能”。完善红色驿站基础设施,设立党员先锋岗、驾驶员之家、共青团志愿服务站等,为快递员、司机和周边户外人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上网等便民服务,实现了站点为司机服务、司机为群众服务、群众共建服务站点的良性机制。将快递统一集中到红色驿站进行分拣,在67个村设置村级服务网点,推广兼职快递员机制,设立快递进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员作为辅助派送员,解决30余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同时,由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等兼职村级收发员,为行动不便和不能及时取件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切实打通物流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红色驿站为依托建设助农直播间,搭建乡、村、组三级电商渠道,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积极培育本土电商主播,拓展群众就业新渠道。去年以来,元谋县电子商务交易额6.7亿元,同比增长13.3%。
整合资源提效能,塑造“一网多线”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主导作用,深入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统筹客运、快递、货运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城乡物流发展降本增效。针对农村村庄分散、单一快递量小的问题,协调推动邮快合作,圆通、申通、中通、韵达、极兔5家快递公司将农村快递委托给邮政公司统一派送,减少重复建点、多路运输,有效降低每件快递从县城到乡村的配送成本,从源头上杜绝物流企业向群众二次收费的行为,每年为群众节省不合理支出达1300万元。加强货运整合,元谋县公交公司开通12条公交邮路、投入34辆客货邮公交车参与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实现农特产品从农村至县城、日用品从县城至农村双向便捷送达,有效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引入元谋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建成集商办配套、快递分拨、大件集配、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元谋县电商物流共配中心,吸纳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运营,全链贯通形成县有共配中心,乡有红色驿站,村有贴心服务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快递下乡、农特产品进城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