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你还敢开吗?4月23日,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分享一段马斯克对自动驾驶底层逻辑的观点。马斯克在视频中表示,即便道路标线完全画错,即便有UFO降落在路中间,汽车也不能撞上,并且要继续做正确的事。



“所以真正重要的,汽车自动驾驶的首要指令就是不能撞车,这绝对优先于一切”。 不管标线怎么画,道路怎么修,关键在于在安全舒适地把你送到目的地的同时,将碰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时时处处把安全挂在嘴边,而不是冰箱沙发这些虚头巴脑的配饰。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企业。

不碰撞是第一要义!马斯克把自动驾驶的底层逻辑说得任何人都能懂,这就是颠覆安全逻辑背后的技术革命与行业的拷问。



马斯克将“零碰撞”定义为自动驾驶第一性原理,本质是以绝对安全优先级重构AI决策体系,其背后隐藏三重逻辑:

技术路径颠覆。特斯拉摒弃“人类驾驶规则模仿”,转向“物理世界实时建模”。即使标线错误或突发障碍,系统依赖8摄像头+AI向量空间实时构建3D路况,以物理学中的距离、速度、动量规律作为自驾的最重要考量因素,而非交通符号为决策依据,确保车辆自主规划安全路径。

伦理困境简化。传统自动驾驶面临“电车难题”争议,特斯拉以“碰撞概率归零”为硬指标,倒逼算法无限逼近100%风险规避。

2023年FSD Beta行驶数据表明,每百万英里碰撞率0.31次(人类驾驶为2.1次),但极端场景下或导致过度保守(如频繁刹停),需平衡通行效率。



行业标准重定义。Waymo、华为等厂商依赖高精地图与规则预设,而特斯拉方案适配全球路况,但依赖超算Dojo与100亿英里级训练数据。

若实现马斯克目标,将颠覆ADAS分级逻辑,推动L3责任认定从“人机共担”转向“系统全责”。

争议焦点。绝对安全是否抑制技术创新?当99.99%避撞与0.01%极端风险冲突时依靠冗余算力与传感器的激光雷达是否不可或缺?

马斯克的“第一性暴力破解”正引发全球车企技术路线的终极抉择。

陶琳说,正如马斯克所言,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的追求只有一个:无论路上发生什么,特斯拉不发生碰撞。

这也是我们坚持视觉架构+端到端神经网络这一技术路线的原因。在所有技术路径的选择里,保护每个人的安全一定是最优先的考量。



余承东最近一再强调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才是目前最靠谱的方案,但是,特斯拉在去年就抛弃激光雷达改用纯视觉了,你是信余承东还是马斯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