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的贵阳尚未褪去薄雾,南明区小车河街道延安南路已然苏醒,络绎不绝的旅游大巴如同钢铁长龙,整齐排列在路段一侧,等待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的游客登车前往全省各大景区。
南明区全力以赴用真诚服务让游客感受“贵州温度”。
“快看!这就是网上说的‘贵州long’!”。这个被网友戏称为“贵州long”的旅游大巴集散点,在高峰期,平均一天会有50至60辆大巴车停留,游客数为2000至3000余人不等。
据携程近日发布的“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全国假期旅游消费呈现“长线爆发、跨境双向升温、县域逆袭”三大特征。其中,贵阳、太原、佛山、伊犁、陵水等远途旅游城市跻身酒店热度增速TOP5。同时,整个贵州省的旅游市场在“五一”假期也呈现增长态势。截至4月16日,贵州旅游“五一”假期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5%,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3%,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9%。贵州旅游全域火爆,伴随着“日游全省、夜归南明”的独特现象,让南明区延安南路旅游大巴集散点这个“交通枢纽”每日负荷满满。
延安南路铁路桥下至都会大道红绿灯路口右侧人行道护栏共715米,在此,新设的蓝色站台指示牌格外醒目。原来,为方便乘坐旅游大巴的游客上下车,南明区在原有8个道口(包含小区出入口及公交站台)基础上,新开道口8个,与既有小区出入口、公交站台形成服务矩阵。
服务升级的细节还渗透在方寸之间。“辖区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周围共有旅游公厕2个,分别在T1区4栋连廊和T1区‘生活里’商场内部。目前已安装7块公厕指示标识标牌,方便指引游客如厕。”小车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南明区,这样的服务意识早已成为一种共识。“旅游大巴车的集中接送旅客时间段一般为上午6点40分至7点30分和下午4点30分至6点。”贵阳市交管局南明区分局七中队民警向笔者介绍。为保障交通通畅,提升游客的交通舒适度,交警部门已制定相应措施:一是要求旅游大巴车在7点30分之前,即交通高峰期来临之前完成旅客接车,并要求旅游大巴车在延安南路、小车河路、遵义中路、都会大街进行分散停放,避免扎堆双排停放;二是大巴车接客即停即走,不能长时间停放;三是在车辆高峰期,加强警力部署进行交通疏导,确保该道路的畅通有序。同时,也对旅行社和旅游大巴车驾驶员作了相应的交通安全宣传。
此外,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南明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多家部门也在现场核查旅行社及旅游大巴车资质和证件,共同维护现场秩序合理有序。
南明区全力以赴用真诚服务让游客感受“贵州温度”。
让“贵州long”的“流量”变“留量”,考验的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南明区的实践表明,旅游服务并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堆砌,而是需要建立全要素的服务生态。
华灯初上,新一批旅游大巴陆续抵达。道路两旁的路灯逐次亮起,暖黄色的光晕沿着长街流淌,照亮游客归途。南明区全体出动服务“贵州long”的宠客模式,正将“夜归南明”的短暂驻足转化为深度体验。当最后一批游客融入璀璨街市,这座西南山城的夏夜,正悄然完成从旅游集散地向暖心目的地的蜕变。(图/文 南明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