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老龚,补偿款今天发,快去村活动室领钱!”近日,在湖南省双牌县麻江镇麻江村水田里,正弯腰耕地的村民龚木林听见田埂上有人喊他名字,抬头一看是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他立马放下锄头,卷着沾满泥浆的裤腿往村里赶。村活动室前,只见攥着存折的村民笑容满面映照着春日的耕田也变得暖意流淌。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去年9月,麻江村的活动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现有人口怎么算?”“山林权属界限模糊怎么办?”知晓天子山抽水蓄能项目征地补偿款210万元打入组集体账户,围绕资金分配方案,麻江村六组村民多次召开会议,却因是“按现有人口分”还是“按原有分地人口分”或是“折中分配”的争论持续数月,资金迟迟未能发放下去,每次开会都是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转机出现在麻江镇纪委的日常监督中。2024年12月,在“组账乡代管”农村三资监管系统,镇纪委发现该笔资金异常“趴账”。进一步调查,发现村民争执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山林权属历史遗留问题、土地权属纠纷、新增人口认定标准不一等方面,为了让这笔关乎140名群众切身利益的款项不再“沉睡”账上,该镇纪委立即协调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部门展开攻坚。
白天,镇纪委会同林业局调取原始档案,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勘界,破解山林权属界限不清问题;联合自然资源局梳理历史地籍资料,逐块核对红线图,解决土地权属争议。晚上,镇纪委干部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走村串户,多次邀请村民代表、老党员召开“屋场会”,将分配方案中的现有人口界定、新老人口比例等条款逐一“晒”在阳光下。
今年3月,经多轮民主协商,六组村民最终以“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原则达成共识,明确按土地承包时的分地人口分配补偿款。历经6个月的土地权属争议和人口资金分配矛盾得以圆满解决,这笔“迟到”的补偿款终于稳稳落入群众口袋。
矛盾化解的背后,是双牌县纪委监委以穿透式监督破解农村“三资”顽疾的攻坚实践。去年以来,该县建立纪委牵头,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的联查联办机制,依托“组账乡代管”系统动态监测资金流向,通过核查土地承包台账、林权证存根、档案溯源、实地测绘等方式,累计解决山林田地权属纠纷48起,为37个村组厘清补偿分配矛盾。针对村级账目混乱问题,县纪委监委联合审计部门开展“清旧账、建新账”行动,对全县村组集体资金实行“五统一”管理,即收入统一存入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账户的二级账户、统一报账程序、统一报账时间、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
目前,全县117个村(社区)1572个组集体“三资”全部纳入线上监管,累计入账组集体资金3700万余元,清退发放“趴帐”村组集体资金、重点项目征地补偿款8000万余元。
“以穿透式监督既守住集体资产的‘钱袋子’,更捂热了百姓的‘心窝子’。”双牌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化联查联办机制,延伸监督触角,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精准落地,每一笔涉农资金都能安全使用。(柏艳平 许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