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倜然

4月19日,“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暨‘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咨询会”在嘉兴平湖举行。活动以“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研究范式与传承体系”为核心议题,汇聚政、学、企界1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家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科技赋能下的传承路径。


会上推出了全国首个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在该模型输入“忠”“孝”“悌”“节”“养”“恕”等关键词后,模型迅速能根据文本内容生成历史故事、古籍文献等相关资料,一个个在历史长河中的家风故事“跃然屏上”。

据了解,该模型以嘉兴南湖学院“解构家风密码”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石,在南京农业大学高算力基础设施支持下,通过深度挖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家风研究文献,拥有超3581万字符的大型资料库,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中华文化“活态传承”提供了全新范本。“其最大特色是把通用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和家风垂直领域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推进全球华人的文化建设。”大语言模型研发团队相关人员介绍道。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嘉兴南湖学院组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在破解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上,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其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家风传统的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推动时代前进的精神动力。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