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孩子时,也有自己的惯性思维,太过于熟悉,甚至到了自动化程度。
所以,父母不仔细觉察时,根本无法发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尤其是父母陷入灾难化思维而不自知,这比打骂孩子更具伤害性。
有些孩子厌学,甚至休学,父母才醒悟:
之前不该那么控制孩子,不该把孩子养得那么乖,也不该因为自己的焦虑而投射给孩子。
我之前也曾有灾难化思维,把孩子盯得很死,看得很严格,管得很乖。
以为这就是爱孩子,能做的全部事情,却不曾因为自己的灾难化思维和焦虑,妥妥坑了孩子。
之前,只要看到孩子不学习,我就会很着急,就很想催孩子,就觉得焦虑爆棚:
孩子完了!孩子废了!孩子就被别人超过了!孩子没救了!
当各种想法涌上心头时,根本无法平静,也无法控制自己失控的情绪。
在我辅导父母的过程中,也遇到类似跟我同样焦虑的父母:
孩子玩手机太上瘾了,根本停不下来。我看他玩手机,我担心都无法入睡,说他他又不听,真是崩溃啊。
但实际上,父母所谓的手机瘾,不过是玩了一两个小时,或者玩到10点多,又或者是周末多玩了两三个小时而已。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娃初三的时候,我也是看到孩子看几个小时电视后就大发雷霆,甚至气得砸碎了电视。
觉得孩子玩心太大,完全上瘾了,而对学习不管不问。
但实际上,当时孩子的成绩还保持在年级前十,而且孩子认真写作业,也认真听课,只是回家后觉得太累了,就想放松。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孩子不努力,那么就会被别人赶超,孩子就要废掉了。
这其实也是灾难化思维下的过度恐惧,看到孩子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笃定孩子失败后的惨状。
于是,就不能忍受,不能容忍,火气在灾难化思维的加持下引爆了。
这套灾难化逻辑,被扩大了很多倍,比如:
不好好努力,就被别人赶超,被别人赶超,就没机会考最好的高中,上不了最好的高中,就要混日子,混完日子连大学都考不上。
似乎在灾难化思维之下,所有的恐惧都变成了现实,所有的担心都发生在眼前。
冷静下来之后,会发现每一个环节的灾难化思维,都被叠加无数倍,但当时焦虑和情绪崩溃时,是完全意识不到的。
因为我自己经历过这些灾难化思维,也经历了孩子从优等生到差点退学,我也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担心都源于爱。
越爱孩子,越容易灾难化思维过度。
因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过度解读,非理性担忧,会造成一种对孩子的伤害,这比打骂孩子更可怕。
成人习惯未雨绸缪,是一种生存方式,但过度谨慎,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本质上,这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凡事都考虑最坏的结果,在面对工作时,可能会起到正向的作用。
但用到孩子身上,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反作用。
这会让家长忍不住过度管孩子,过度盯孩子以及控制孩子。
但凡孩子只要一点符合家长与期,就会触发我们敏感的神经,不受控制的灾难化思维,进而陷入忐忑与焦虑之中。
同时,父母的灾难化思维,也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
我不信任你!我不相信你。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挫败和没有信心以及自我否认,觉得自己让父母特别失望。
而且孩子觉察力是很强的,当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学习焦虑时,这种焦虑与不安全感也会相互传染。
孩子本能会防御,会抵抗父母,而父母也会此时更放大孩子的缺点,孩子的半点优点都看不到。
这就是父母灾难化思维之下的一叶障目,想要走出灾难化思维,可以尝试自我提问:
首先,我最担心的结果是什么?最糟糕的状态是什么?
如果最糟糕的事情,也是可控和可弥补的,那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其次,学会反驳自己的灾难化思维。
当自己有灾难化思维时,可以用正念思维来反驳自己的负面情绪。
换一种角度,可能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后退一步,用理性思考来融解自己的灾难化思维。
当有灾难化思维时,不妨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当情绪稳定之后,理性思考也就回归了,这时再回看自己的焦虑和担心,可能只是过度反应和安全感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