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通过打造弘扬文明新风阵地、推出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方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以文化人,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群众生活。

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在安顺,一幅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拓展实践阵地 筑牢文明根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安顺市以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有发展“六有”标准为指引,大力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

如今,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遍布城乡,形成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文明实践网络。各实践阵地配套建设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站等功能室,为开展多样化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栏

在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当地丰富的屯堡文化资源,打造了集文化展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这里,村民们不仅可以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还能通过道德讲堂学习先进事迹。



平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以前村里文化活动少,大家闲下来就聚在一起打牌。现在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书、听讲座、学手艺,日子过得充实又有意义。”兴旺村村民胡启珍说。

在安顺经开区南新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老有所养”,服务社区和周边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为其提供健康管理、助老、康复训练、文化娱乐、托养等一系列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唐啟萍说:“现在社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老年人活动的平台,便于我们进行文艺体育方面的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们感到非常充实。”

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借助“南网知行文化积分超市”,通过个性化奖励,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为了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生命力,我市创新“文明实践+”模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品牌项目。“亮家风·传家训·立家规”活动深入挖掘安顺传统家风文化,通过家庭故事分享、家风家训展示等形式,弘扬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和谐;“屯堡文化宣传月”以屯堡文化为核心,举办地戏表演、屯堡美食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参与,既传承了地方文化,又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周末加油站”则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涵盖技能培训、文化讲座、亲子活动等丰富内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兴旺村村民练习地戏

这些品牌项目的成功打造,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推进文明培育 弘扬时代新风

近年来,安顺市制发《安顺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规范守则中,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大街小巷、社区村庄,随处可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和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本寨村四知传承

为了多维度、全方位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安顺市以“文明培育润新风”“文明实践暖民心”“文明创建筑美城”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类评选和创建活动。近年来,累计评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156人、“贵州好人”261人,推荐上榜“中国好人”32人,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激励着更多人向上向善。

安顺市还常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通过举办红色故事宣讲、经典诵读、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安顺市深入开展“治理滥办酒席 倡导文明新风” 专项行动和“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发挥村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功能,积极推广“积分制”“红白理事会”等治理方式,形成了“合约食堂”“四钵宴”等一批经验做法。

同时,积极开展 “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旅游、文明村镇等“七大文明行动”,大力培育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截至目前,共获评全国文明乡镇3个、文明村20个、文明单位21个、文明家庭4户、文明校园6个。

丰富文化载体 提升文明素养

在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村民鲍文平时不时会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看书,他说,这里的藏书有1.3万余册,平时他喜欢到书屋来“充一下电”,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给孩子做了榜样。在鲍家屯村的乡村电影院,村民田唤芝和乡亲们时常一起看电影,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鲍家屯村村民阅读书籍

鲍家屯村有着浓厚的孝文化,村主任吴春仙介绍:“在我们这里,子侄供养是常态,鳏寡孤独也都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一直以来,村民们遵循着家训,德孝传统文化代代相承,使村庄不仅有颜值,还有内在气质。”

鲍家屯村是我市丰富文化载体,点亮文明之光的一个缩影。

在关岭自治县,“艺起宣讲·声入人心”活动以花灯戏、快板等表演形式,将乡村振兴、惠民政策等内容融入其中,深受群众喜爱。

在普定县化处镇,农家书屋成为了村民们的“精神粮仓”,农闲时节,村民们纷纷来到书屋,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阅读文学书籍。



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栏

在平坝区鼓楼街道苑城社区,在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助力下,社区书法公益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纷至沓来。

安顺市以“一宣讲四服务”为抓手,组织各县区开展“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展示活动,培育了 “艺起宣讲・声入人心”等一批文明实践项目。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政策和理论知识。

同时,深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结合屯堡地戏等特色文化,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社区书房、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培育“阅读新安顺・书香溢满城”品牌,扎实推进“四季书香・阅享安顺”工程,推动全民阅读在乡村落地生根。

此外,安顺市着力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建成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8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年均11000 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科普知识等影片,传播了正能量,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婷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