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东风劲,山河展新颜。一栋栋新房托起村民的幸福安居梦,一条条沥青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声声欢声笑语从文化广场内传来……

走进襄阳市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挂点帮扶村王龙沟、毛家河、十字村,村内崭新平坦的道路,整洁卫生的新农村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蝶变焕新颜 乡村更宜居

农村村居环境落后,一直是困扰王龙沟、毛家河、十字村的难题。工作伊始,驻村工作队便启动“小三园”建设,组织村民改善家居环境,开展门前三包评比活动,并公示结果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建造文化广场、垃圾处理站、改造旱厕,着力提升村居环境,让农村脏、乱、差彻底成为历史。


毛家河村的新居和沥青路

过去,王龙沟面临着吃水难题,农业生产也缺乏水源,驻村工作队便协助村两委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为村里修建蓄水池和配套管网,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难题。

曾经,十字村和毛家河村用电不足、电压不稳,村内也没有路灯,村民夜里都是摸黑出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亮化工程”给村里增设台区,增加太阳能路灯,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照亮村民晚上回家的路。

以往,一到雨天,村里的路就变成了“黄泥路”,村民出行,只能从路两侧的杂草中通过,驻村工作队努力争取上级单位支持,硬化组级公路,扩修机耕路,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难题。

现在,水也通了、灯也亮了、路也好了、环境整洁了,村民的生活越过越舒坦。

乡村要振兴 产业必振兴

用“金点子”鼓起“钱袋子”,村民才能过上“好日子”。按照“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的思路,驻村工作队从村情出发,谋划产业帮扶项目,帮助发展特色产业。

在王龙沟,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养殖黄牛、猪、羊等牲畜,通过产业规划、消费帮扶带动王龙沟牲畜产业良性发展,目前全村养殖各类牲畜700余头。


毛家河村村民种植辣椒增收

辣椒一直是毛家河村的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村民、收购商、村委等各方力量,将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如今,蔬菜面积已扩大到500亩,售卖时进行初步加工,提升辣椒附加值。此外,毛家河村还有种植药材150亩、天麻600窖,正步步走上多元发展道路。

十字村曾饱受土地贫瘠之苦,粮食产量低下。驻村工作队便积极与农技推广中心沟通,在十字村发展核桃160亩,种植中药材(苍术)145亩,让村子有了自己的产业。为了帮助村民增收,驻村工作队通过宣传烟草在烟叶种植上的帮扶政策、各种补贴,引导宜烟区村民种植烟叶,同时组织村民在烟田里套种红薯、大豆,想方设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驻村更住心 实干促振兴

“刘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驻村干部亲切地问道。刘怀鑫看着驻村工作队来了,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儿说道:“最近天气突然变凉,前阵子感冒了,现在好多了。”

一边说着话,刘怀鑫一边热情地邀请一行人进屋里坐坐。大家围着聊着家常,气氛活跃,讨论着去年的收入,今年的规划。

刘怀鑫老两口身体常年多病,每天往返近五公里接送孙女上下学。每年天气转凉,身体不适感加强。子女长期在外务工,不能及时回来照料,驻村干部就帮忙给老两口买药送医。

翻开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笔记本。

“马庭志因交通事故受伤,家里的25亩辣椒还没收完,需要组织人去帮忙抢摘辣椒。”

“罗友权还不会使用密集烤房烤烟,也不会调试自控仪设备,明天去他家帮忙烘烤。”

“彭林兴前一阵子突发急性心血管破裂,目前还在住院,周三去他家走访,看望老人。”

随着笔记本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逐渐销号,村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一本本笔记本,随手翻开的一页页,里面的一件件、一桩桩,都是驻村工作队振兴乡村的一年又一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继续真心诚意“帮”、因地制宜“扶”,从村情出发,从长远谋划,发展特色产业,夯实村庄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办摸得着、看得见、有实效的事,让三个帮扶村的振兴路越走越宽。(文/图 付艺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