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在一次直播中,看到有一名网友说“孩子觉得是中国人就不用学英语”。
董宇辉表示,把知识和人种,把语言和国家划上等号,是非常不合适的。
接着,他补充道:
“现在学习的所有知识会把你送到更远的地方,孩子学习知识的使命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习英语是替孩子打开世界的方式,是让孩子走向更大舞台的过程。
“学习英语的一个目的就是有一天你可以多一个选择权,去选择做你喜欢的事情。”
董宇辉的回复发人深省,解答了很多人长期以来“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的疑问。
被誉为“中国网络正能量四大写手之一”的花千芳曾在微博上说: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项废物技能。”
他的观点有两个:
第一,大多数人都用不到英语。
第二,翻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对此王思聪回复:
“9012年了还没有出过国的傻屌?”
至此,引发了“撕逼”大战。
暂且不论两位大V的言论谁对谁错,其中的一些观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讨论。
那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一、英语是一个实用的技能
其实,这个叫花千芳的作家,也曾说过自己曾想拜一名北大中文系的老教授为师。
但因为英语不好,他连研究生都考不上,只能怏怏作罢。
写作者不一定需要英语,但英语不好,让他丧失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所以说英语是一个实用的技能。
它不仅可以让你把握机会,也能让你从更多渠道,看到更多的内容,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清朝时候就已经开始送学生留学了,而至今,全球80%的网页还是以英文为载体,全世界最前沿的文献还在用英文发表的年代。
在国外的互联网调查中,英文内容占比超过了50%,而中文仅占1.8%。
且很多官方的、政府性质的活动,文件书写和交流方式都是用英语完成。
为什么要学英语?
不为别的,只因为它很实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看美剧,如果没有双语字幕,你还会看得懂吗?
英语我们可以学着不用,但不能说它没有用。
二、一门语言代表一种文化
很多人说,等我们祖国变得强大,让全世界都学中文。
全世界都学习中文固然好,最起码交流方便了。但是,那时全世界都了解中国,而我们对全世界一无所知。
一门语言它代表着一种文化。
的确,现在有各种翻译软件,能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但就像王思聪说的,翻译软件能翻译出文化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机器翻译“The elephant in the room”就是房间里的大象,可它为什么就错了呢?
就是因为文化差异。
就像外国人学我们中文一样,“三人成虎”他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多掌握一门语言,就相当于多了解一种文化,多一种思考方式。
多一个角度看世界,会更全面、更客观。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有的人只有一条路可选,有的人却能看到多条路。
三、英语是门语言也代表着阶层
在印度教育片《起跑线》里,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要求爸爸购买全英教育的学校学区房。
爸爸不理解,妈妈说:
“在我们国家,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那些掌握了英语的人,生存空间扩张到大洋彼岸,他们对比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模式,拥有更多的商业机会,更多的发展机会。
他们永远比不会英语的人,更直接高效地了解外部世界,掌握第一手信息,快一步地赚得盆满钵满。
甚至有可能,他们将新形势以错误的说法转述给不会英语的人,操控着这些人的认知权,夺取他们的资源。
我们在回头看看当下一些商业大佬,你会发现他们都会说英语。
马云、张朝阳、李彦宏、柳青、刘强东等他们都会英语。任正非在58岁时的时候,号召全体高管学习英语,自己还带头学英语。
因此,在这个信息时代,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要学会辨识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无论任何人,编造出任何离奇的名目,蛊惑你放弃学习,放弃进步,都不要听。
蛊惑者真正担心的是,你越来越优秀,把他抛开的越来越远,或者夺走他们的利益。
你要相信,你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