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4月22日文章,原题: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对高等教育来说是一场灾难 美国挑起对华贸易争端,代价不仅在于物价上涨或经济增长放缓,还在于知识的流失,这将危及美国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理解。
有关贸易失衡的讨论几乎集中在中国商品方面,却忽略了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部分源自中国家庭在美国教育上的巨额支出。根据国际教育协会的相关数据,2023至2024学年,110万国际学生创造了438亿美元收入和378175个岗位,其中约1/4来自中国。这还不包括中国学生对美国社会的长期贡献,尤其是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中国学生占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博士毕业生的36%,其中大多数人选择毕业后留在美国。
贸易争端威胁着美国高等教育产业。中国学生虽然仍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但人数已从2019年的37万下降到如今的27.8万左右。这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美中双边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学生成了冲突中的“人体筹码”。3月份,共和党议员提出一项影响很严重的法案,将有效阻止中国公民获得学生签证。北京已建议本国公民重新考虑赴美留学计划。其实,官方提醒前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
在笔者任教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没有犯罪记录或校园激进主义历史的一名中国博士生,在没被事先通知的情况下于4月4日被终止签证。他的经历代表了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更广泛攻击,这在中国社媒上引发愤怒,并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中国和其他国家学生的赴美意愿。国际招生人数的下降,不仅会减少已经面临联邦预算削减的大学学费收入,更重要的是,还会切断美国在科学和创新领域与中国有效竞争所必需的国际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要渠道,从而损害美国国家利益。
逆向人才流失已经开始了: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自2018年美国政府发起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以来,中国学者的离开有所增加,他们都表达了对在美进行研究的普遍焦虑和困难。互动的缺乏甚至使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陷入困境,让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无法在专业领域与中国学者发生联系。由于不断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威胁,与中方的正常知识交流在政治上已经变得“有害”。
美国需要彻底了解中国。不幸的是,区域研究的专业技能正在受到攻击。自北京方面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以来,白宫的180度大转弯和最新让步表明它明显缺乏对中国的理解,更不用说连贯的对华政策了。如今,美国政府正削减对国家人文基金会、威尔逊中心等机构的资助,并与美国大学发生争执。
单靠加征关税就能恢复制造业并减少贸易逆差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美政府可能很快会发现自己陷入尴尬的退缩,或在民族主义上加倍下注。美政府的关税是对消费者征税,也是对美国智力和文化资本的一种征税。这将剥夺美国处理与中国和世界关系所需的关键知识和经验。(作者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助理教授陆奕,辛斌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