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截至目前,云南省人工种植森林蔬菜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约10亿元,成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支持省林科院以森林蔬菜开发为突破口,着力开展资源调查、良种选育,林下种植模式及高效种植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以科技助力森林蔬菜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在滇中、滇南区域建成全省最大木本森林蔬菜种质资源收集圃,收集保存木本森林蔬菜40种;选育出“狮山”金雀花、“碧溪”刺五加2个良种并获省级审定;筛选出金雀花、刺五加、大参、梁王茶、长蕊甜菜、守宫木、大果榕7个适宜林下种植的森林蔬菜种类。同时,构建森林蔬菜种植模式和培育技术体系,包括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形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8个;在核桃林,开展云南松、思茅松人工商品林林下种植试验,总结形成初植密度、种植修剪管理、林地管理、绿色防控等种植管理技术;开展繁育技术研究,20余种森林蔬菜形成高效稳定的繁育技术,近3年培育优质苗木100万株。

此外,着力推动成果落地转化。森林蔬菜高效培育技术入选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在昆明、楚雄、文山、红河、普洱、德宏、西双版纳等多个州(市)推广实施,带动发展种植1万余亩,有效拓展山区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全省人工种植面积较大的森林蔬菜有香椿、楤木、花椒、刺五加、羽叶金合欢、守宫木、棠梨、扁核木等20余种,总面积约50万亩,年产值约10亿元。从事森林蔬菜种植销售相关企业达40余家,生产经营合作社达300余家,个体种植户数量庞大,涉及100万人以上。2024年,云南省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约5500万亩,总产值约1800亿元,占林草产业总产值的32.1%,同比增长2.2%,林药、林菌、林菜、林禽、竹笋、林下采集(含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等发展模式已具规模。

据介绍,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通过争取生态保护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林草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持续对森林蔬菜产业提供项目支撑,并配合省林草局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落实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管理规定,明确利用二级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要求。(廖兴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