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杆牡丹花开成“树”



王东介绍独杆牡丹特点

菏泽春意浓,连片大田牡丹竞相绽放,绘就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更成为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独杆牡丹、什样锦牡丹、案头牡丹各具特色,展现了我市牡丹从业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成果,对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花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繁花引客来

“一树繁花,花香袭人”“今日得见牡丹树,大开眼界”……4月23日,在牡丹区黄堽镇一处独杆牡丹种植基地,来自河北廊坊的花木经销商赞叹不已。眼前挺拔的独杆牡丹枝繁叶茂,尽显雍容华贵之姿。

基地内,粉色、红色、黄色等各色牡丹竞相绽放,微风拂过,花香沁人心脾。“这片基地占地60余亩,培育有花王、岛锦、日月锦、绿幕隐玉、香玉、霓虹幻彩、白雪塔等五六十个品种的独杆牡丹,株龄5至15年不等,高度多在1.5米左右。”菏泽诚美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洪勇向客户介绍道。

与传统丛生牡丹不同,这里的牡丹具有明显主干,在距地面约1米处分枝,枝条紧凑向上,整体造型如树般挺拔。“四月以来,已接待来自河北、北京、济南等多地客户,都是专程前来选购独杆牡丹。”李洪勇表示。独杆牡丹又称“棒棒糖”牡丹或牡丹树,其魅力不仅在于花朵,更在于优雅的树形,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培育独杆牡丹需经过人工定型,包括拿芽、修剪等专业技术。”李洪勇介绍,通常选择长势强健的品种,通过整形使分枝呈心形围绕主干分布。“修剪时要做到外圆内空,确保植株通风透光、株型圆满。”对于“务劳几十年,花毁一场雪”的牡丹种植风险,李洪勇表示冬季及时清理残花败叶可有效降低越冬风险。

花开成“树”的传承

在黄堽镇恒然牡丹种植基地,总经理王东正悉心照料着2万余株盛花期的独杆牡丹。“花期可持续至‘五一’前后,这些造型独特的牡丹深受客户青睐。”王东介绍道。

曹州牡丹园观花楼东侧也种植了部分独杆牡丹,成为今年牡丹节会期间的亮点。

花开成“树”的梦想可追溯至隋朝。相传隋炀帝曾命花工培育高株牡丹,山东曹州花师齐鲁恒尝试在椿树上嫁接牡丹,三年后培育出高过楼台的“楼台牡丹”。虽为传说,却体现了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独杆牡丹枝干紧凑,适合别墅等高档住宅区种植。”李洪勇表示,“其价格可达同龄普通牡丹的两三倍。”一株15年株龄的独杆牡丹,市场价值显著高于普通品种。

一株多色展国色天香

菏泽冠宇牡丹园的“什样锦”牡丹成为今年花期亮点,单株可绽放红、粉、白、黄、绿、黑、复色等六七种花色。“园区共有1万余株15年株龄的什样锦牡丹。”技术员王洪宪介绍。这种通过嫁接技术培育的牡丹,能实现多色同放或花期错开,大大提升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什样锦”技术已应用于反季节催花牡丹领域。

“创新是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李洪勇强调。案头牡丹的培育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体现。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李晓奇返乡创业,从菏泽千余牡丹品种中优选株型紧凑、花色艳丽、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小型化培育。2020年春节,首批15万盆平均株高30厘米的案头牡丹上市即受热捧,如今已成为知名产品。

一花倾城,一花富民。展望未来,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