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河道环境越来越好了,来河边游玩的人也多了。你看在箕山河河边,人人都是‘河长’,都是河流的卫士。”近日,鄄城县箕山河东侯楼村段村级河长毛风格带着巡河记录本,沿河岸进行例行巡查。
我省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村级河长作为守护河湖的“神经末梢”,以“小而实”的日常行动践行治水使命,将生态保护理念深植基层土壤。
作为一名村级河长,毛风格不局限于村级河长巡河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河道离家近的优势,不论在去田里务农的路上,还是在平时休息的时候,她都会来到河边,带着农村人的真诚,担着河长的职责,用最朴实的话语向周围群众宣传河长制。
“去田里干活顺路看看水质,傍晚散步时检查有无垃圾,遇到汛期更要盯紧水位。”毛风格的巡河轨迹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这种“家门口的守护”成为村级河长最显著的特点。
“刚开始巡河时,每天要清理十几袋垃圾。”毛风格坦言,如今通过“田间地头讲政策、茶余饭后拉家常”的柔性宣传,村民逐渐理解“河道干净了,灌溉用水才安全”的切身关联。
这种治理效能的提升,得益于村级河长与群众建立的“双向互动”机制。通过设置“河长联系卡”、组建护河志愿队,村级河长将专业治理转化为全民行动。箕山河沿岸商户王建军告诉记者:“现在看到偷倒垃圾的,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毛河长,河岸干净了,来游玩的市民多了,我们生意也更红火。”
村级河长作为最后一级河长,巡河护河的一线参与者,在河长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鄄城县,像毛风格这样的村级河长还有很多,覆盖全县所有河道沟渠。他们既是河道管理员,也是生态宣传员,凭借熟悉本地水系的优势,建立起“问题及时发现、隐患早预警”的前哨防线。
“村级河长具有巡河优势,更容易发现问题。”毛风格告诉记者,但是由于村级河长多为当地群众,像河岸垃圾等影响河道环境的小问题个人可以现场处理,而违建、非法捕鱼、污水排放等问题则需要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并处理。
如何让村级河长既“看得见问题”又“管得了问题”?建立迅速响应机制是充分发挥村级河长作用的关键。
鄄城县创新建立“微问题即时处理、疑难件分级响应”的处置机制。村级河长通过“智慧巡河”App上传问题后,简易问题由村级48小时内自行整改;涉及违建拆除、排污治理等复杂事项,则由镇级河长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处置,并限时反馈处理结果。
村级河长制度在鄄城的生动实践,印证着“治水在基层”的深刻内涵。这些扎根泥土的守护者,用最朴素的生态自觉串联起河湖治理的“最后一米”,而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则让“微末之力”凝聚成生态保护的磅礴动能。
菏泽日报记者 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