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力不容小觑的985高校

今天我们来详细讲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可是一所实打实的985高校。然而,不少人认为它是985中的“守门员”,甚至觉得这学校不行,这种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全国农业类院校中稳居第二,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在整个农林领域,它在国际上都颇具知名度。要知道,985高校并无所谓的“守门员”,每一所都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在各自行业内都是顶尖的存在。

我国仅有这39所985高校,它们在与全世界高校的竞争中都有底气,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而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是副部级高校,大家想想,除了985高校,那些热门的211高校有几所是副部级的?答案是几乎没有。

再者,能考上985高校的学生少之又少。全国每年1000多万考生中,真正能进入985院校的只有20万左右。要是能在985院校读完本科再读硕士,全国加起来不到十万人,这优势显而易见。

通常人们觉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好,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而这些理由其实都站不住脚。

对“学科冷”的误解

第一个理由是认为学校学科比较冷门,像农林牧渔等专业当下热度不高。但实际上,农学专业并非没有好的发展方向。农学里不少专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政策支持力度也大,个人收入也相当可观。

比如农学中的动物医学专业,在北京顺义、上海、广州等地,那些处于动物医学核心圈层的人,不仅在动物医学领域专业能力强,在动物营养、动物药、动物医疗设备以及宠物产业等方面也表现出色。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中的畜牧业规模庞大,像荷兰的牧原、新希望等企业,若能成为动物医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收入待遇十分可观。

“地域偏”说法不成立

第二个理由是觉得学校地区偏,位于陕西杨凌。但杨凌距离西安很近,地域条件并不差,大环境良好,交通也十分便利。

对“选调与划线资格”的错误认知

第三个理由是说学校没有中央选调资格,也没有自主划线资格。但本科期间其实不太适合中央选调,真正好的选调岗位往往要求研究生学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985高校,能为学生提供保研到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机会,到那时再考虑选调也不迟。而且,选调的比例本身就不高。至于考研没有自主划线权,这并不代表学校实力弱。只是因为该校成为985高校的时间较晚,当时考研划线权院校已经确定完毕,所以才没有获得。

优势专业实力强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实力极强,不仅在国内影响力大,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地位。只是因为专业相对冷门,外界了解较少。

葡萄与葡萄酒学院的卓越成就

以该校的葡萄与葡萄酒学院为例,它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全国第一个葡萄与葡萄酒学院,还搭建起全国葡萄与葡萄酒相关专业的教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科研培养体系。在其带动下,全国22所学校才开设了葡萄酒相关专业。

正是因为它,我国才打破了西方国家认为只有地中海气候才能种葡萄、酿葡萄酒的固有观念,在大陆季风性气候下也能种出葡萄、酿造出特色葡萄酒,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良好,随着人们养生观念增强,葡萄酒销量逐年上升,像北京、上海等地葡萄酒销量可观,张家口、烟台、陕西、甘肃等地形成了强大的葡萄酒产业带,全国葡萄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这一切都离不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贡献。学院的终身名誉校长李华教授,从四川农学院毕业后,到西北农业大学读研究生,后保送公费到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学习葡萄酒酿造专业。他深知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博士毕业后拒绝法国高校挽留,回国发展葡萄酒专业与高等教育。

当时学校一穷二白,他带领团队编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找资金搭建实验室,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国内十几家葡萄酒上市企业中,有11家企业的总工和高级管理人员都毕业于该校,可见其在国内葡萄酒行业的“扛把子”地位。

农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科研优势

学校的农学专业,尤其是在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科研水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强。我国是农业大国,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内蒙、甘肃等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这些地区农作物的科研、培育、栽培、育种等方面优势显著。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以及相关两院院士。

动物医学专业的突出表现

动物医学专业同样表现出色。农业发展离不开畜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巨大,而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医学。该校在动物医学领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并列全国顶尖。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多进入大型央企、国企或头部养殖类企业工作,不仅可以从事动物医学相关工作,还能涉足其他相关产业,属于高端人才。刚入行时薪资可能不高,但工作3 - 5年,甚至5 - 10年后,薪资待遇会相当不错,过上小康乃至中产生活不成问题。

学校历史底蕴与发展历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底蕴深厚。1931年,民国政府在西北建立西北专门教育筹备委员会,后改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该校合并了西北水利相关学校,农业、林业、水利专业基础良好。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现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相关渊源)以及河南大学农学院的畜牧科并入该校。

要知道,当时的西北联合大学对标西南联大,河南大学更是全国排名前五的高校,这为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放后,学校持续发展。1979年,林学院独立出去成为西北林学院,原西北农学院在恢复高考后实力强劲。1985年正式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培养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人才并改革科研体制,将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研究所、陕西农业科学院、陕西林业科学院以及陕西省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学校和科研所合并,学校整体实力,尤其是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获得了部一级、省一级或副部一级的科研资源,并正式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副部级院校。

2004年成为985高校,2005年成为211高校,2017年入选双一流,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科院、陕西省共同推进院省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力将其建成世界一流高校。

学校经费与升学就业优势

如今,学校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学校经费将近90亿,一般211高校经费能到40亿就很不错,60亿就算顶尖了,未来该校突破百亿经费也很有可能。学校保研比例达25%以上,若孩子在该校就读,毕业时保研比例将近30%,平均升学率超50%。像农学、动物医学、生态学、作物学、草学以及葡萄酒与葡萄酒工程等专业,升学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升学去向多为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大、清华、中科院、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基本都是985院校。

也就是说,孩子本科在985院校就读,读研大概率还是985院校,并且保研几率较大,所学学科在国内顶尖。毕业后,就业去向多为央国企或同行业企业的科研岗位,既能保持985高校毕业生身份,又有选调机会,继续升学也顺畅,就业均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此外,学校的电气专业也不容小觑。以河南为例,610多分在一些电力强校可能上不了电气专业,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可以。该校电气专业学生考研多能进入西工大、西交大等名校,其中西交大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更是全国顶尖。相比只能考580 - 600分的学生,连好的211都上不了,能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样的985高校,却还嫌弃它,实在是不应该,不是学校对不起学生,而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校的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