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犯罪史上,1979 年 7 月 14 日发生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警匪枪战,犹如一道沉重的伤疤,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场枪战的主角之一 —— 凌国梁,因其疯狂的行径和超强的火力对抗,被人们冠以 “东北枪魔” 的恶名。
这起案件不仅造成了极为惨痛的人员伤亡,更对我国的枪支管理和警务应对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凌国梁的坎坷身世与心理扭曲
凌国梁出生于辽宁辽阳市,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对他不太眷顾。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便因病撒手人寰,家庭的温暖瞬间缺失了一半。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为了维持生计,只能拼命打工,整日奔波劳累,根本无暇顾及对兄弟俩的关心和教育。在这样缺乏关爱和引导的成长环境下,凌国梁和哥哥的性格逐渐变得扭曲。
哥哥因为对贫困的生活条件极度不满,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开始干起抢劫、偷窃等勾当。纸终究包不住火,哥哥最终东窗事发,被警方逮捕入狱。
然而,祸不单行,哥哥在监狱中患上重病,由于当时监狱医疗资源匮乏,不幸病死在狱中。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凌家,年迈的父亲遭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重打击,一病不起,不久也追随哥哥而去。
接连失去两位至亲,让凌国梁的内心充满了对社会的怨恨,他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这种心理上的扭曲为他日后的犯罪行为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
好在东陵公社的新城大队见凌国梁孤苦伶仃,生活实在艰难,便给了他一个枪械保管员的闲职。这份工作,对于凌国梁来说,本应是生活的转机,却没想到成为了他走向深渊的起点。
或许是天生对枪支有着特殊的敏感,仅仅几天时间,凌国梁就对库房里的各式枪支了如指掌。此后,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偷偷拿上两把枪,跑到后山去打猎。日复一日,他的枪法愈发精湛,练出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好本领。
只是此时的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手中把玩的爱好之物,日后会变成夺命凶器。
工作机会被夺,恶念的种子发芽
时间来到 1979 年,凌国梁已经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但他微薄的枪械保管员工资,根本无法支撑他组建一个家庭。看着身边的人生活逐渐变好,凌国梁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他渴望改变现状,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高收入的岗位。
恰在此时,辽阳化工厂对外招工,凌国梁觉得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他满怀信心地参加了招聘。在招聘过程中,他表现亮眼,自我感觉这个工作已经十拿九稳。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梦寐以求的岗位,竟然被公社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春元和第七生产队副队长张日华的亲戚抢走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凌国梁感到无比愤怒和不甘,他咽不下这口气,径直跑去和赵春元、张日华理论。
但这种涉及利益输送的事情,又有谁会轻易承认呢?理论无果的凌国梁,心中的怨恨如同被浇了一桶油,熊熊燃烧起来。他觉得自己再次被这个社会玩弄于股掌之间,于是,一个邪恶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发芽。
组建 “杀人小分队”,罪恶的行动开始
凌国梁越想越气,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对赵春元和张日华实施报复。于是,他转头找到了同样对这两人心怀不满的徐忠正和王敏。徐忠正是个校枪员,对枪械也非常熟悉,三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决定组成 “杀人小分队”,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怨恨。
凌国梁利用自己担任枪械保管员的职务便利,从库房里找出了三支当时较为先进的全自动步枪和几枚手榴弹,将三人全部武装起来。随后,他们气势汹汹地朝着赵春元家杀去。当他们满怀杀意地赶到赵春元家时,意外却发生了。
原来,赵春元和张日华被临时派去铁岭参加会议,凌国梁三人扑了个空。这让凌国梁更加恼怒,他发誓绝不放过这两个人。
为了能够尽快赶到铁岭,继续实施他们的杀人计划,凌国梁想到了在市政工作的发小穆春林。他找到穆春林,要求穆春林帮他搞一辆车。
穆春林一听好友要用车,没有多想,当即就从单位借了一辆翻斗车出来。可当他看到凌国梁等人荷枪实弹的模样时,瞬间傻眼了。他意识到,凌国梁这一行人不是去寻仇,就是要去抢劫,这种事情一旦参与,自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穆春林害怕承担责任,果断拒绝了凌国梁,转身准备上车离开。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竟然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凌国梁担心穆春林会去公安局举报自己,为了避免事情败露,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枪,朝着穆春林的头部扣动了扳机,将其一枪爆头。
随后,三人把穆春林的尸体、以及 600 发子弹、一把枪就地掩埋,开着穆春林借来的车,朝着铁岭进发。
警方迅速行动,艰难的追捕之路
凌国梁开枪时的枪声,被周围巡逻的巡警听到了。在他们离开不久后,警方迅速赶到案发地,找到了穆春林的尸体。
警方顺着穆春林身上的子弹型号展开调查,很快就查到了枪械库,进而确定了失踪的保管员凌国梁有着重大作案嫌疑,同时也得知他们开走了穆春林单位的翻斗车。根据这些线索,警方很快判断出三人已经潜入铁岭境内,情况万分紧急。
辽宁省公安厅(当时叫辽宁省公安局)立即下达指令,要求铁岭地区公安局迅速组织警力进行堵截。铁岭地区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厅的通报时,时间是 1979 年 7 月 14 日早上 5 点多钟。
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火速组织警力,成立了五个追捕组,对车站和各个交通要道进行严密控制,全力搜寻凌国梁三人的踪迹。
时近中午,追捕组沿着公路追踪到距铁岭市区五公里的 102 国道旁、铁岭县平顶堡公社柴河沿大队附近的岔路口。在这里,追捕组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不少人探头探脑,看到警车后,还发出欢呼声。
民警们下车打听歹徒的逃亡方向,然而,这些当地老百姓七嘴八舌,说法不一,谁都说不清楚具体情况。就在民警们感到困惑时,他们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女子神情不自然。凭借着职业的敏锐性,民警们立刻过去盘问。
没想到,这个女子正是跟着凌国梁行凶的王敏。据王敏交待,她和凌国梁、徐忠正跑到铁岭后,看到公安在各个路口设了卡子,知道走不了了,于是决定分头逃命,凌国梁和徐忠正进了柴河沿大队。民警们得知这一重要线索后,兵分三路,迅速包抄柴河沿。
激烈枪战爆发,警方陷入困境
就在警方抓获王敏时,凌国梁与徐忠正其实就藏在一百米远的公路东侧的树丛中。他们将警方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当看到王敏被塞进警车时,两人突然站起来,朝着民警开枪。
毫无防备的铁岭地区公安局政治处副政委徐金发和身后的两名民警瞬间中弹倒地。听到枪声,铁岭地区公安局信访接待员尚琦、警犬训练员李长华、管教员黄宝忠等人先后赶到现场,双方随即展开激烈对射。
凌国梁与徐忠正都接受过专门训练,凌国梁长期管理大队民兵连的枪库,对各种枪械的性能了若指掌;徐忠正曾是部队校枪员,有着精准的枪法。
在这场枪战中,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而且手中的全自动步枪火力强大,发射的弹着点基本上和公路路面在一个水平线上,民警们一抬头就有被击中头部的危险。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民警们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
当李长华扔出一颗手榴弹之后,歹徒的子弹也击中了他的头部;尚琦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头部也不幸中弹。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警单中兴带着爱人到沈阳看病,回来途中正好遇到警方围捕歹徒。
他让爱人先回家,自己主动参加战斗。然而,单中兴配的是一支日本造 “王八盒子”,这种枪老旧不堪,打了一枪后就卡壳了。就在他转身查看枪支的时候,被歹徒击中,不幸牺牲。
在这场警匪交火中,仅仅短暂的时间,就有六名民警壮烈牺牲。临时指挥部见形势危急,立即向上级请求支援。上级迅速做出反应,调动驻守柴河大桥的部队前来增援,甚至考虑在必要时派出坦克车。
辽宁省公安厅也下达了最新指示:不允许罪犯出铁岭界,不允许再出现警察伤亡,可以击毙歹徒。
部队增援,战斗进入白热化
守桥部队官兵迅速赶来增援,临时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用机枪进行扫射的同时,投弹将歹徒炸死。然而,在激烈的战斗中,意外再次发生。机枪只响了一声就停了下来,原来是卡壳了。
尽管遭遇挫折,但民警们没有退缩,他们继续将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歹徒。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歹徒的枪声暂时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大家看到有个人走过来,还背着枪。一看这模样,就知道是枪战的对手。由于不清楚对方是否还有反抗能力,为了确保安全,一阵乱枪将其击毙。事后确认,此人就是让警方头疼不已的凌国梁。
随后,民警们小心翼翼地到树林里搜索,终于找到了另一个歹徒徐忠正的尸体。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警匪枪战终于落下帷幕。
案件背后的反思与影响
这场激烈的枪战,造成了极为惨痛的后果。六位英勇的民警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事后,有关方面授予六位牺牲民警 “革命烈士” 光荣称号,铁岭地区行政公署为烈士各追记一等功一次,以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为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全社会的深刻反思。从警方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装备落后问题暴露无遗。铁岭地区公安机关配备的大多是杂牌枪,一些枪打出的子弹甚至都不走直线,像单中兴使用的日式手枪,早就老掉牙了,打一枪就卡壳,根本无法保证战斗力。
而且公安机关武器装备不足,追捕小组在追踪途中,不得不从看押犯人的人员处借枪,借来的半自动步枪子弹也非常有限。而犯罪分子却拥有先进的全自动步枪,子弹充足,双方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民警们在战斗中处于劣势。
此外,案件也反映出当时枪支管理的松懈。在六七十年代,国家提倡全民皆兵,备战备荒,农村枪支随处可见。生产大队有民兵连,生产小队有民兵排,社员下地干活都带着枪,枪支管理极为混乱。
再加上特殊时期枪支失控,造反派、红卫兵、工宣队都有枪,导致稍有点能耐的人都能轻易弄到枪。凌国梁正是利用了这种管理漏洞,轻而易举地从大队民兵连枪库盗出枪支,为他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条件。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国家开始加强对枪支的管理。
1981 年 1 月 5 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由公安部正式发布实施,对枪支的制造、买卖、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从源头上减少了枪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的可能性。
同时,公安机关也开始逐步更新装备,提升警务人员的战斗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犯罪情况。
东北枪魔凌国梁的案件,是我国犯罪史上的一个沉重教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提升执法部门的能力和装备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