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彻底认怂了,而且他还是在一天之内投降了两次。
这你受得了吗?
特朗普不光公开宣布不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对华关税太高了,很快会大幅度降低关税。
而且还说他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都是媒体在炒作。
之前不还雄心壮志的说要打垮中国,说是加征关税这一天,就是美国的解放日吗?
怎么现在就软了,还一天之内软了两次,连鲍威尔也不收拾了?
特朗普为什么怂了呢?
这当然不是由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共同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美国建国249年来的政治惯例被打破了,那就是前总统不问政事。
不管你干的怎么样,我可能私底下有所抱怨,但我绝对不可能公开批评现任。
一来,会让外国人觉得我们不团结,美国要搞分裂了,虽然我们可能是不同党派出来的,但毕竟是一个行政体系里吃饭的,表面上还是要客客气气的。
二来,你毕竟是当权者,要是我给你惹急了,给我穿小鞋,给我福利停了咋办?
第三,美国公众通常期望前总统能够以一种体面和低调的方式离开政治舞台,不要过度干预现任政府的工作,以免引发政治纷争和不稳定。
如果前总统过于频繁地参与政治活动或公开批评现任政府,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这样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啊。
要不然美国那么多总统退休之后,都特别喜欢出书来美化自己,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
可是最近,拜登,奥巴马,克林顿接连站出来,半个月内连续三次谴责特朗普。
打破了美国建国249年以来的政治传统,破天荒的历史第一次。
有人就说了,谴责就谴责呗,这些老人们都退了,能有啥用啊?
还真有用。
这就跟搞对象一样,男的总喜欢问女的,我跟你前男友比哪个更厉害?
女的也总喜欢问男的,我跟你前女友哪个更漂亮?
结果现在三个前任都跑到选民们面前埋怨:看看你找的这人,这都啥呀,一堆的毛病。
选民们听了会怎么想?特朗普这个现任听了又会怎么想?
虽然这三个人批评的都是不同方面的事情。
比如,奥巴马批评特朗普削减高校经费、干预学术自由。
拜登痛斥他削削减社会保障,裁撤联邦雇员。
克林顿则是讽刺他大搞怨恨政治,摧毁国家认同。
可说白了,这些都和一个字有关:钱。
经济搞好了,自然就有钱了,有了钱,上面这些问题统统就不存在了。
那么,特朗普经济搞得怎么样呢?
第二个原因:4月21日,美国爆发了历史罕见的“股债汇三杀”。
美元指数盘中先后跌破99、98整数位关口,最低触及97.9137,创2022年4月以来的三年新低。
而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的时候,美元指数还维持在110上方强势区间。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累计下跌了10%。
换句话说,可以理解成整个美国的财富缩水了10%。
股市暴跌,美债遭到抛售。
全球资本正在加速逃离美元资产。
1971年至今,美国股债汇同时明显下跌的月份只有6个。
而本月,可能会将会成为历史上第7个。
第三个原因:4月19日这一天,全美爆发700场反对特朗普的示威游行,参与人数超过500万人。
其实同样的情况4月5日也发生过,只不过那一次是50万人。
而且,当时参与的主力军是中产。
但这一次,有退伍军人,有农场主,有墨西哥餐厅老板娘,还有铁锈带匹兹堡的工人。
多了很多红脖子。
这帮人,可都是特朗普的基本盘,如今他们也忍受不了特朗普关税战所带来的冲击,上街抗议了。
第四个原因:鲍威尔。
特朗普一直威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么降息,要么走人。
可是美联储并不是鲍威尔一个人说了算的。
虽然他是美联储主席,但利率调整是需要美联储19个委员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其中12个人掌握投票权,他们投票来决定的。
特朗普想要降息,这样他发行新债的成本就会降低。
可是美联储那帮委员们却认为,你加征关税,中国对等报复之后,美国进口成本增加,那么未来通胀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我们不能降息,起码现在还不行,我们要遵照客观市场规律,而不是你的行政命令。
再说了,美联储是独立的,你美国政府还无权领导我。
可能是这句话,惹到了特朗普,他才会对鲍威尔放狠话:“如果我想让他走人,他很快就得走”。
鲍威尔一个人说了是不算的,可是他却反映了大家的集体意志。
你现在想要解雇鲍威尔,那就等于是在和全美所有的银行业作对啊。
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特朗普承受不了。
再加上上面那几个原因的共同作用,最后他没办法,只能暂时投降。
对内,安抚鲍威尔以及后面那些美联储的老爷们。
对外,软化对中国的态度,表示愿意降低关税,愿意和我们谈判。
当然有朋友看到这要说了:特朗普说的话不能信啊,这老小子一天一个主意,指不定在哪挖坑等着我们呢。
可我就想说了:打,我们都不怕,还怕和你谈吗?
那要是特朗普和我们签了协议之后,又反悔了怎么办啊?
我跟你举个例子就知道了,这其实就和买美债是一个道理。
很多人都担心,我们买了7000多亿的美债,要是美国赖账怎么办啊?
当年,英国人其实就这么干过。
一战时期,英国发行了年利率5%的战争国债,本金19亿英镑,美国人买了。
可是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没钱还债了,于是就美国人商量,看不能转为永续债券。
什么叫永续债券呢?它又叫无期债券,也就是说呢,没有明确的期限,理论上可以无限期的不偿还本金,只还利息就行了。
英国人说反正我现在没钱,还不起,你要不接受我这个方案,要么就一分钱别想拿到。
而且,你还得把利率给我降到4%。
美国人同意了。
到了后来啊,英国人觉得这4%的利息还是太多了,于是又找到美国人,要求再降低利率。
同时愿意以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为抵押物,再向美国贷款55亿。
要是正常人听到这就炸了,你本金没还我不说,利息还跟我抠抠搜搜,现在居然还有脸再找我借钱?
一分钱不会给我。
但这是咱们普通人的思维,国与国之间可不是这样的。
美国人二话不说,再次答应了借款。
结果这件事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看似英国人赖账成功了,可是国际投资者却对英国的信任度骤降。
毕竟,连美国那么大一个国家的钱,你都敢赖账,更何况是我们小民百姓呢?
所以当时英国发行新国债的时候,融资成本比战前飙升了300%,借款的难度大大增加。
不仅如此,英镑的信用也遭到了重创,英镑兑美元汇率暴跌25%,国际货币的地位彻底瓦解。
而同一时期的美国国债因信用稳固,成为全球避险资产。
最后美元兵不血刃的取代了英镑,成为了新的世界货币。
所以,债务信用是一个国家的第二宪法,国债是绝对不能违约的,一旦违约,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总崩盘。
要是咱们真的能用7000亿美元,换取美国的经济总崩盘,那这钱可花的太值了。
同样的道理,要是特朗普和我们签了协议之后,又反悔了怎么办啊?
你既然可以跟中国反悔,那你也可以跟其他国家反悔。
那以后美国和全世界所签署的任何协议,大家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相信了。
最后就没有人再跟你谈,美国面对的只有全世界的战争。
特朗普整天:你不爱我了,分手吧!
怎么还不来哄我?
好了好了,我原谅你了。
你还是爱我的对吧,要不我们还是聊聊吧?
这样反复无常,最后损害的是美国的国家信誉。
我们要坚信,时间和空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还是那句话:打都不拍,还怕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