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上再次摆出鹰派姿态,一边是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书桌被拍得震天响。面对执意不肯降息的鲍威尔,特朗普估计内心早已在咆哮,虽然眼下改口表示没有解雇鲍威尔的计划,但就目前来看,只要美联储不降息,那这场总统与美联储主席之间的对抗就还会持续下去。
当然,从此次特朗普上台开始,他对美联储的要求一直都非常清晰,那就是降息。而且为了早日实现降息,可谓是费尽心思,从一开始暗示自己比鲍威尔更懂利率,到后面在社交平台多次对鲍威尔提出批评,再到将“玩弄政治”“太迟先生”“一大个输家”等词用到鲍威尔身上,可是套路玩了不少,但鲍威尔就是不为所动。
事实上大家都清楚,时至今日,这两者之间的对抗明显已超越了简单的货币政策之争。
现在白宫要求证交会、期货委员会等机构提前报备政策的行政令,也无疑是在敲打美联储,一方面是要分化美联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想一步步地削弱美联储的权威性。由此可见,美利坚立国二百余年的三权分立根基,正在被民粹主义的狂潮冲击得摇摇欲坠。
站在特朗普的立场来看,外加关税,内降利率,这种操作没毛病。更何况现在美国还有36万亿美元的国债压顶,每日利息支出就不是小数目。所以在这位商人总统眼中,美联储就是一台需要随时启动的印钞机,对外发动关税战时降息放水稳住股市,条件成熟后后加息吸引美元回流,收割全球财富。然而现在这套"白宫舞剑,联储伴奏"的完美剧本,却被鲍威尔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盾牌硬生生挡了回去。更令特朗普怒发冲冠的是,这位之前由他亲手提名的美联储主席,竟然还在关键时点与民主党眉来眼去,这是要把MAGA的战车逼到悬崖边,特朗普不怒才怪。
但换个角度来看,鲍威尔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这位经历过金融海啸的老江湖太清楚,此刻若向政治压力低头,三个月后关税战引发的输入性通胀与降息形成的流动性洪流叠加,美国经济极有可能重现1970年代"滞胀"炼狱。到那时,他不仅要面对国会山的质询,更可能成为美元信用崩塌的历史罪人。到时候特朗普可以学习拜登,云淡风轻地说一句:管理通胀是美联储的事,与白宫无关,但鲍威尔则将难辞其咎。因此这位美联储掌门人深知:自己守护的不仅是美国央行信誉,更是维系西方百年金融霸权的命脉。
在这场降息战中,特朗普的压力显而易见。而与此同时,现在美国两党之间的分歧还在不断加大,甚至还可以说,如今美国内部已经不单单是两股力量的对垒。因为在不同的党派中间,又可分出民粹派、精英派,各方都在为了自身利益竭尽全力。
现在美国内部各种派别错综复杂,而这种暗流涌动的背后,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惊天裂变。
当布什家族、克林顿家族这些传统豪门,遭遇马斯克等新贵势力的冲击;当华尔街投行与硅谷科技巨头的利益诉求相悖;当欧洲老钱家族与东亚新兴资本在美元池子里暗战不休——美联储的利率决议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多方势力博弈的生死棋局。
特朗普自以为凭借红脖子们的选票就能号令天下,殊不知在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这些绵延百年的世家眼中,白宫主人不过是他们棋盘上随时可以替换的棋子。所以这个时候鲍威尔也看得很清楚,即便特朗普多次施压,他也断然不敢轻举妄动。
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北宋年间,文官集团架空皇权推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明王朝,东林党人与阉党在江南税赋上斗得你死我活,皇帝是谁根本没那么重要。今天的美国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事实都很清晰:现在特朗普的对手盘强得可怕。
试想,特朗普为什么解释说没想解雇鲍威尔?因为他很清楚,只要他动了鲍威尔,就等于站在了那些资本豪门的对立面,而这个代价对他来说过于沉重。因此事实也显而易见,在美国内部的这场权力之战中,特朗普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不仅如此,在与中国的关税战方面特朗普也明显败下阵来,他近日开始改变对华姿态,表示要“大幅下调”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与上周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这次发起的关税战,他不仅没能够吓住中国,同时也没能胁迫他国孤立中国,相反还搞得自己压力巨大、焦头烂额。反观中国,战略定力依旧,而且在周三外交部的回应中,我们仍在强调: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总之,现在不管是对外的关税战,还是对内的降息战、权力战,特朗普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胜算可言,压力也是可想而知。而与此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总统与美联储主席公然的针锋相对,终将会撕开美国最后的遮羞布,相信用不了多久世人都会看清: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正在内部撕裂中走向无可挽回的衰亡。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美国的三权分立演变成三权撕裂,当政治精英与草根民粹势同水火,那么毫无疑问,这个超级大国的制度优势就会异化为致命软肋!美国后续还会发生什么,我们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