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有些人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一路飙升,而另一些人,怎么努力都追不上?

你和那个天天在桌子上刷手机的同学,明明拥有一样的时间,可成绩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你一个月能刷完10个章节,他一个学期也不过5个,但高考时,他进了理想的大学,而你还在为堆积在桌子上的学习任务单焦虑不已。

怎么回事呢?到底差在哪?

听起来有点不公平,对吧?你拼尽全力,可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样是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学到的比别人更多,学得更扎实?

答案就是——学习效率。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在拼命学习了,结果其实你并没有抓住重点。

你以为自己在努力,实际上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转圈圈”。

很多时候,高中的差距,并不一定是看谁更用功,而是看谁能用得更巧、更高效。

高一这一年,绝对是学习的黄金时间。

要是这一年没好好抓住机会,拖拖拉拉,后面的日子你想追赶都困难。高一结束,你的成绩就会定型,进了高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如何在第一年就拉开差距,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课堂上的专注力,课后的巩固,学习方法的巧妙,都是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关键。



1.专注力:课堂上,你到底在干嘛?

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

老师刚开始讲课,你的脑袋就已经飞到别的地方:“今晚吃啥?那道数学题我到底做对了没有?”这一刻,就是典型的学习“走神”时刻。很多同学一节课45分钟,真正学到的时间可能不到30分钟。

有人曾经说过:“课堂上的走神时光,就像在网上买了东西,却忘记付款。”看似做了很多事,结果啥也没得到。

我有个同学,特别能“飘”。

每次老师一讲课,他的脑袋就开始飘到天边,盘算着晚饭吃什么,或者想着怎样打游戏不被妈妈发现。记得有一次,老师提了个基础的数学问题,他没表情地举手答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老师看着他说:“你这是当自己是程序员吗,直接把公式背出来了?”这个同学摇了摇头,心里却想:“虽然没听懂题目,但至少我能‘吃’个饭,够了。”

你看,这就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写照,学习效率低下,毫无意义的时间浪费。

而另一个同学,每次听课,都会紧紧跟上,思考每个步骤。

老师问问题,他总是能迅速作答。45分钟的课,实际上相当于他沉浸式学习了一小时,不仅进度没有落后,学得还更扎实。

所以,能不能专注课堂,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最大化课堂的学习价值。



2.课后巩固:看似简单,但你做了吗?

好学生的课后生活,你可能没法想象。

你是不是属于那种做完作业就赶紧放松,看看综艺,玩玩手机?但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课后生活可不只有玩。他们会整理课堂笔记,做错题本,随时总结,查漏补缺。这些,可能你从没尝试过。

你可能会翻个白眼:“那我不做作业不行吗?我偏不!”

有个班上最懒的同学,每天做作业简直是对他生命的摧残。每次拿到作业,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手拿手机,一手拿铅笔,交替进行。手机不离手,铅笔不离桌。“能不能不做作业啊,我真是看烦了。”

结果,他只能做一些零散的记忆任务,根本没法解决真正的学习难题。

越是逃避,问题越积越多,直到他被逼到死胡同,开始猛刷错题集,但此时,成绩早已拉开了很大差距。

课后巩固的关键,不只是做题。真正重要的是反思。

很多学生做完题目就觉得完成任务了,但问题是,你有没有回顾一下自己错在哪里,想过如何改正?许多同学做题就是为了打卡,做完了就了事,却没有真正去整合和回顾知识。

结果看似完成了任务,实则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3.高效学习方法:聪明的人,做事不费劲

学习方法五花八门,说到这个,真的是有话要说。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学得好的人,学习方法往往比你想象的简单。他们没有所谓的“秘笈”,但是能巧妙地运用学习方法。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懂得如何避免重复无意义的努力,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曾经有个同学,学习物理总喜欢看《物理小课堂》这种视频教程,第一次听,什么都没学到;第二次听,他才明白,原来“突破”并不需要死啃课本,而是应该通过总结和归纳,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楚每个知识点的核心。

慢慢地,他凭借这种方法,掌握了其他同学忽视的核心技能,最终成为物理课的“大神”。



所以,想要缩小和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你得从“学习效率”下手。

打破旧习惯,调整学习方式,提升专注力,课后及时巩固知识,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去征服那些你认为困难的科目。

你和你的同学之间,可能只隔了一条“看不见”的沟壑,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去跨越它。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这个认认真真学习的自己,希望这段时间的坚持,能让你在人生的下半场不再后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