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与血脉传承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辈分的界定,还是姓氏的延续,都遵循着特定规定,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家谱秩序。对中国人而言,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部记载家族故事的家谱。
家谱,是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 。它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维系着家族成员间的联系,增强着彼此的认同感。然而,在当下,不少年轻人对家谱的概念较为模糊。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家族极为特殊,他们共用一部 “通天家谱”,世代遵循,沿用至今。这四大家族便是孔家、孟家、曾家与颜家。想必大家对这四个家族并不陌生,甚至或多或少有所耳闻。实则,它们绝非寻常家族,这便不得不提及儒家的四位圣人:孔家先祖为孔子,孟家先祖是孟子,曾家先祖为曾子,颜家前辈则是颜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主张 “仁”“礼”,倡导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孔子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培养出众多优秀弟子,其言行被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尊称为 “至圣先师”。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 “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仁政”,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孟子一生同样游历各国,但其思想在当时未被各国广泛采用。他与弟子共同撰写的《孟子》,记录了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以及个人经历,言辞犀利,富有感染力。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晚期弟子之一。曾子以孝著称,相传《孝经》便是他所作。他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的修养方法,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品德的修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安贫乐道,虽生活清苦,却能潜心钻研学问,对孔子的思想领悟深刻。孔子曾赞叹他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早逝,孔子悲痛万分。他以德行著称,被后世尊称为 “复圣”,其高尚的品德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学习的楷模。
这四大家族人才辈出,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
孔家: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 之一。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以善辩和博文著称。孔融不仅文学成就颇高,其性格刚直耿介,敢于直言进谏。面对汉室衰微、权臣当道的局面,他多次对时政提出批评,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然而,也正因他的刚正不阿,最终触怒曹操,被曹操所杀。但他的文学作品和正直品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孟家:孟郊是孟子的后裔,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才在四十多岁时进士及第。孟郊的诗歌多以苦吟著称,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他的诗作《游子吟》更是千古传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曾家:曾国藩是曾子七十世孙,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清朝内忧外患之际,曾国藩组建湘军,经过多年征战,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维护清朝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曾国藩还注重文化教育,倡导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家书更是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
颜家:颜真卿是颜回的三十九世孙,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 “颜体” 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风格雄浑大气、刚健有力,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气象。他不仅在书法领域成就斐然,在政治上也刚正不阿。安史之乱时,他挺身而出,联络堂兄颜杲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为保卫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忠烈刚正的品格与独特的书法艺术,为后世所敬仰。
众所周知,孔孟后人作为 “至圣” 与 “亚圣” 的传人,严格依照家谱辈分传承来取名。他们所共用的这套家谱,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 ——“通天家谱” 。这套家谱并非仅适用于孔孟两家,孔子两位学生的家族 —— 曾家与颜家同样适用。所谓 “通天家谱”,即普天之下、全世界范围内,这四大姓氏(孔、孟、颜、曾)仅有这一种家谱。
谈及这四大姓氏,就需追溯到他们的祖先 —— 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人。此四人被尊称为 “四圣”,四家所排的字辈,也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完全一致。这并非是祖上事先商议,也绝非巧合。这四大姓氏是严格按资排辈的典范家族,孔子、孟轲、曾参、颜回皆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那么,这四大家族所用的 “通天家谱” 从何而来呢?自汉朝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历代王朝,包括元朝和清朝,皆将儒学奉为国学,儒家思想占据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明太祖时期,皇帝御赐辈分字给这些家族。以孔家为例,朱元璋赐予其 8 个辈分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每个字都蕴含美好寓意。
到了清朝,皇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更进一步。康熙皇帝甚至亲自前往山东拜谒孔庙。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年间,又为 “通天家谱” 续了十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古人云:“传家之宝,莫过于家谱。” 正因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影响,这四个家族的家谱成为了血缘关系的纽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承,故而被称为 “通天家谱”。家谱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华民族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家族观念。它是一部鲜活的历史,记录着家族的兴衰变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