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个人的王者,而是国创的荣耀
这几天,游戏行业讨论王吒出击、游戏出海等话题多了起来。昨天(4月22日),在腾讯游戏发布会上,《王者荣耀》以一场诚意满满的“四连炸”为十周年起范。
除开“王吒”(《王者荣耀》跟《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动外,官方还曝光了三分之地“新英雄”、动画剧集《荣耀之章 命运篇》定档、新游《王者荣耀世界》开启预约,赛事将首登湖北孝感、北京鸟巢等新进展。
再往前,则是国务院公布新工作方案,强调要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 IP 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产业链条。“王吒出击”联动,更是成为党央媒介绍中国游戏的新案例。
说实话,过往我对《王者荣耀》的印象,还停留在与非遗、西游记、敦煌飞天、名侦探柯南等各种联动中。据第三方数据推测,凭借上述联动,《王者荣耀》得以单日流水破20亿,打破了手游历史纪录。我想没有人会去质疑,王者荣耀在商业化上取得的成功。
或许部分人跟我会有同样的感受,即在《王者荣耀》中经常能看见、听到许多中国风元素。不过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发现,王者荣耀单点突破串联中国文创,已然有连接成面的趋势。即拓展不同品类的游戏,辐射至动画剧集、电影等更多文创领域。
我忽然意识到,“王吒”联动、发布会上的“四连炸”并不仅仅只是《王者荣耀》的最新文创动作这么简单。通过与其他行业的顶流IP共舞、将自身IP布局扩展到更多元的领域,小王的朋友圈,也由此多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王者成了传统文化的放大器
经过回顾梳理,可以发现《王者荣耀》在文创联动中坚持以“文化破壁”为核心,以潮流元素为介质,在实践中成长、进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作为“文化放大器”的独特价值。
以最经典的敦煌系列为例,从2018年杨玉环「遇见飞天」致敬敦煌“标志性要素”飞天,到第二次开始提取敦煌壁画特有美术风格,用「瑶-遇见神鹿」对九色鹿“形象之美”进行继承与发扬。
到了第三次合作,则从角色转变成了故事,「貂蝉-遇见胡旋」用敦煌乐舞为引,细数胡旋舞背后的东西方文化。至于第四次合作更是通过该系列首个男性角色皮肤「吕布-遇见神鼓」,演绎出一段跨越千年的、以鼓声传递信念的故事,以及其背后民众的生活。
5年时间,4款皮肤。《王者荣耀》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实现了从“皮肤”到“角色”,到“故事”,再到“文化”的进化。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本次三分之地新英雄。据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来看,新英雄将延续魏蜀吴三国的文化隐喻,继续用角色讲述中国故事,可以预见将再次掀起一股三国文化热。
从敦煌文化到三国文化,我们可以发现《王者荣耀》在不断寻找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吸引更多玩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果说,联动皮肤、文化英雄是从“点”出发布局文创,那么昨晚发布会上的“四连炸”则将这些点串联成面,让外界看到了属于王者自己的国创IP版图。
像《荣耀之章》系列动画剧集,它用动画内容进一步丰富了王者荣耀世界观,用场景去融入中国文化,让玩家在看剧的同时直观地感受东方幻想美学。而《王者荣耀世界》则发挥游戏“交互性”的独特魅力,将体验文化的形式,从“观看”升级为“参与”。如此,便能实现理解更深,共鸣更强的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将敦煌、三国等传统文化从单一符号转化为立体叙事,藉由王者IP多类型文创产品,最终有望实现文化价值“由点及面”的扩散。由此,王者荣耀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放大器,也让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受。
不是一个人的王者,是属于国创圈的荣耀
客观来看,王者荣耀起到传统文化放大器的效果,并非是一人成军的孤胆英雄。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20年。当时,哪吒制作方可可豆动画饺子团队正在为《王者荣耀》CG动画《目标》做最后的调整。而在前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刚刚以50亿元票房登顶国产动画电影榜首。是的,市场上很少有人知道,《王者荣耀》跟《哪吒》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展开深度合作。
据《王者荣耀》IP美术负责人透露,整个动画制作团队超过了百人,耗时超过10个月。它讲述了游戏中“澜”与“蔡文姬”两位英雄的故事,动画上线即爆火,累计播放量近千万次。这正是,王者哪吒两位成都老乡,开启缘分的契机。
后续诸如暃的《玉城之子》等也都是天美L1工作室与可可豆动画合作制作的。事实上,这份交集不仅仅体现在动画内容合作中,而是深入到配音演员共享。《王者荣耀》英雄‘澜’的配音演员正是电影里李靖的配音演员陈浩。像英雄“暃”配音的“囧森瑟夫”,同样也是《哪吒》中少年哪吒的配音演员。
我了解到,这种现象不是孤例。随着王者、哪吒两大成都顶流走红,这些年,一大批能力出众的配音团队和演员也逐渐生发于西南,扎根在成都,打破了早期配音圈上海一枝独秀的状态。随着成都政策鼓励,他们在王者、哪吒和众多国创作品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我们不妨这样说,中国游戏行业跟中国动漫、配音产业实现了共赢,越来越百花齐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哪吒2在春节档上映后,列出了一长串制作公司,如《熊出没》制作团队方特动画,《深海》制作团队水墨粒子等。有业内人士笑称,这份名单可视为王者的合作伙伴名单。
比如《凡人修仙传》制作团队原力动画,它参与了哪吒2,也是《王者荣耀:荣耀之章》系列番剧“命运篇”的制作公司。该剧集预计将于5月底全球同步上线。此前,其前作《碎月篇》已上线全球最大动漫垂类流媒体平台Crunchyroll,覆盖五大洲超1亿观众,《命运篇》同样有机会成为中国游戏出海典型的代表之一。某种程度上,这正是王者IP带动上下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产能质量提升,绝佳的代表。
无独有偶,过去几年《王者荣耀》游戏为圆心,已经衍生出了王者系列网剧、动画、综艺,甚至交响乐。可以想到这背后“小王”的朋友圈,同样多了不少新朋友。
更别提,腾讯集团体系内的合作伙伴以及地方政府,如自贡国投等,探索国创IP跟非遗文旅合作新范式。正是在上述合作方鼎力支持下,才促成了《王者荣耀》今天活力满满的面貌。
我相信,王者作为国民IP绝不是文创孤岛,而是作为连接优质内容生产者的“连接器”。它在帮助更多优秀文化、作品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在滋养着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他们相互成就,有望实现多方共赢。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动画电影、游戏的市场规模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国产动画电影规模从2015年约20亿元,增长到了2025年150多亿。另据游戏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则从2015年1400亿元,增长至2024年3000多亿。
它足以证明,当代年轻人对中国自己的文化作品有着旺盛的需求和急切的期盼。一旦市场上,出现了诸如“王者”“哪吒”这类高品质作品,玩家也会掏钱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也相信,未来中国游戏市场上,会诞生出更多像王者这样的国创IP。毕竟有了人才,一切不可能都可能被击碎。就在昨天(4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像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一批知名高校,开始增设“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当科班人才源源不断供给整个市场,王者国创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大了,中国游戏出海也有望迎来新拐点。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我们看到王者这波“连炸”,将IP矩阵拓展至新的游戏品类、动画,甚至是电影领域。我觉得王者过往近十年沉淀的经验,有机会让围绕王者IP的文创产业链迎来发展的机遇,一起做大做强。
作为个体,一名95后。以“王者”“哪吒”为代表的文化作品,即有新意又饱含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的精神需求。我想,它或许也满足了Z世代大部分年轻人的内容消费偏好。
如今,王者链接着全球上亿玩家,它也串联着游戏、动画番剧、综艺等多个文创业态。它还时不时给我们带来一些微笑,创造有趣的回忆。我想,这是王者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继续会努力去做的。
只有这样,才符合王者的Slogan:“欢迎来到王者荣耀。”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点击或戳微信号 luoxuanwan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