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堃(kūn,坤的异体字),是一位自幼便与相声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相声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是张家口人,满族正白旗,他出生之前清朝就倒台了,所以他们家日子很难过,就到天津讨生活。他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在街上卖艺,除了说相声还变戏法,什么挣钱就干什么,在那个时代是下九流,吃尽了千般苦……开始他是给父亲捧哏儿的,慢慢儿的大家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就有很多人看他们。所以大家看,笔者以前就强调过,现在有些人总以为有在旗的祖先,好像就会像电视里那样是个大爷,其实不是的。绝大多数八旗的人民也是受剥削的。


他4岁便随父学艺卖艺,以其清亮的嗓音、聪明伶俐的形象和利落的口齿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父亲叫做常连安,艺名“小鑫奎”,原在富连成科班学戏,后以变戏法谋生。常宝堃在当时的艺术界被前辈们认为是相声的神童,都说他很有灵气。据说因张家口盛产蘑菇,所以他就被亲切地称为“小蘑菇”。也有第二个说法,就是蘑菇就是方言磨蹭的意思,就是如果在撂地说段子挣钱的话,看到观众不给钱,他就会“蘑菇”人,大家看着小孩儿活泼可爱,然后听众就会给钱了。在那个时候看表演的群众也是大多数兜里没有什么钱,所以很多人都是白看看,能有一部分人给点儿小钱就不错了。第二个说法很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就算在那个时代,也基本上没听说过用蔬菜给人起艺名的。不过他出了名以后他家的其他兄弟们也用蘑菇当艺名,所以大家都知道他家有四个蘑菇。



在名师张寿臣的悉心指导下,常宝堃经过四年的刻苦磨砺,13岁时便崭露头角,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才华。他与赵佩茹(本姓 肇,满族落魄贵族后代,曲艺世家)搭档,互相切磋,轮流捧逗,艺业猛进,成为了北平、天津一带备受瞩目的相声演员。


听他的弟弟说,在那个时代他挣到的都不一定是钞票,而是黄金。可是在那个文艺工作者是下九流的时代,这样的黄金是跪着挣来的……因为演艺精湛,有很多达官贵人都听过他的表演,有很多人“打赏”,可是伴随着的是玩弄他的尊严的行为和把艺人踩在脚底下的傲慢。

当年他是一个小光头,有的人在他的头上摁烟头,就这样他还得忍着,还要表演,后来的人们看到他的头发下边儿有那么多的伤……现在好多人怀念民国风情,其实在那个时候文艺工作者都不叫人,就是给有权利者装饰的取乐的玩意儿,普通老百姓就更加没法过了。

在日本占领时期,他勇敢地编演了《牙粉袋儿》、《耍猴》、《打桥票》等节目,讽刺日本侵略者的压榨和日伪军的残酷,为此遭到了多次逮捕和毒打。但他从未屈服,始终坚守着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思想。后来,国民党政府要求他编排歪曲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相声段子,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更是借口说自己没文化不会编,就断然拒绝,展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新中国成立后,常宝堃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新社会把文艺工作者当人,他深受鼓舞,更加自觉、勤奋地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和创新,成为相声界参与国家文艺政策制定的代表人物。他也把自己徒弟的过去相声界的卖身契一样的那种师徒契约给废除了。因为在传统相声行业中,逗哏演员主导收入分配,捧哏常处于从属地位。就是那个说话多的拿钱多的意思。常宝堃与搭档赵佩茹开创了收入对半分账的“刀切账”模式,并轮流捧逗,提升了捧哏的地位,成为行业新风。他还编演了许多新相声,如《新灯谜》、《思想问题》等,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成为了相声界的一股清流。他还推动搭档平等化,他与赵佩茹的合作不仅是艺术上的互补,更强调业务决策的平等协商,为后世相声搭档关系树立了典范。他还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为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1年,常宝堃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担任服务大队的副大队长和天津中队的队长。他们还给志愿军战士们和朝鲜人民军带去了祖国人民送去的420余万慰问金和两千多箱礼物。每天都有马不停蹄的慰问演出,非常繁忙。

后来,慰问团在朝鲜沙元里遇到了敌机疯狂投弹、扫射,常宝堃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同时中弹牺牲的还有琴师程树棠(出身北京满族曲艺世家,牺牲时41岁)。当时敌机轰炸扫射的时候是下午1点多钟,他们在忙着研究相声段子,常宝堃没有来得及躲避。捧哏的赵佩茹胳膊中了三弹受重伤。程树棠躲到山洞里,但是还是被炸牺牲了。他们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战士一样融入集体,在日记当中写下了勤奋工作遵守战场纪律的决心,我们也能看到他们对敌机轰炸的记录。他们在朝鲜还给群众打扫房子,干了很多活儿……前线条件艰苦,他们根本不是去享受的大明星,有的时候还要住在山洞里……





常宝堃等曲艺工作者的演出安排行程十分密集,基本每天都有,往返多地,十分辛苦。但常宝堃毫不在意,他总是问战士们:“还听不听?听就再演一个!”演出时人员众多,目标过大,又没有太多隐蔽,不避炮火,经常会在演出中遭遇敌军空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他们甘之如饴,一路上他们的所见所闻早就已经激发了斗志,又在前线感受到了战士们似火的热情,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常宝堃就曾说,“既然你们不怕,我们也不怕!”……“我们得感谢老美啊,他们知道天黑了,临时给我们拉几颗照明弹!”

他们完全知道,这场仗是为了人民打的,也是为了保护像他们这样的艺人,不再受旧社会的二遍苦。他们虽然不能拿枪杀敌,但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艺术作为战斗的力量。他们尽情展现自己的技艺,用自己的行动感谢国家的关怀,鼓舞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夺取战争的胜利……






由于常宝堃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宝堃人民艺术家、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他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葬礼轰动天津,送行群众达80余万……他确实是人民的艺术家,人民没有忘记他带来的欢乐。他的师父相声大师张寿臣在追悼会作悼念常宝堃的祭文,表现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拥护(祭文发表在一九五一年的《天津日报》上),文艺界也举行了很大的悼念活动。



常宝堃的表演风格自然、真切、生动,摹拟活灵活现、特征鲜明。他一生演出过100余段相声,其中20多段被录成了唱片,广为流传。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不仅为相声界树立了榜样,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弟弟和后人都是相声曲艺界的著名演员,他的常氏相声是后继有人的。





常宝堃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人格的相声艺术家。如果他不是牺牲这么早,他应该会有更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艺术成就和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辈不断前行,为相声艺术和人民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