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王姨,6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

年轻的时候,她在厂里干了几十年,挣得不多,但省吃俭用,好歹攒了些积蓄。

王姨一直说:“我这点钱,都给儿子、孙子,等他们以后日子过好了,我再慢慢养老。”

她的儿子媳妇,刚开始都挺感动,说妈真好。

可去年,王姨下楼时,不小心滑倒了,在医院一躺就是一个多月,得花好几万。

王姨的钱都给了儿子,现在住院的费用,得儿子来出。

儿子去缴费时,说实话,脸色不太好看,他还跟王姨嘀咕说:“妈,你下次走路小心点,你知道你这摔一跤,花了我几个月工资吗?”

王大姐病还没好利索,心就凉了半截。她想,若是钱还在自己手里,是不是就会不一样?

很多父母老后,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存款”是留给孩子,还是给自己养老?

真正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



一:留钱给孩子,图的是心安;可真有心安吗?

很多人,特别是我们父母这一代人,总觉得:“我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我自己再苦再累都行,只要孩子过得好。”

所以,他们愿意掏空存款给孩子买房、买车。自己到了60多岁,连牙都舍不得换,却愿意花两万块孙子报课。

这份心,没人说不感动。但现实是,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就一定越感恩吗?

你身边一定也见过这样的事:

有些父母,把所有钱都给了儿女,结果自己病了没钱治,求儿女拿点钱,他们脸色不好看;

有些老两口,给孩子带孙子,生病了都不敢告诉孩子,怕耽误他们上班,怕招人烦。

钱都给了孩子,可你老了,他们还会像你当初那样心疼你吗?很现实的问题,真的不能不想。



二:有远见的父母,知道“自己手里有钱,才最踏实”

我们村里有个陈奶奶,73岁了,精神头特别好,腿脚利索,穿着还挺讲究。

她一辈子省吃俭用,年轻时也帮儿女带孩子、给钱,但留了一手:她专门为自己开了个账户,还留了笔钱做养老金。

她说:“我自己有钱,去看病不用求人,儿女也不担心我拖累他们。

我偶尔还给孙子买点吃的,出手也不差。孩子们都喜欢我。”

陈奶奶一生病,直接去医院看,住院不用凑钱;

她生日,孩子都愿意回家,孙子也爱跟她亲近,因为她有能力,有底气,不求人。

这就是有远见的父母:不是抠,是懂得“不让孩子操心,就是最大的替孩子着想”。



三:你不给孩子留钱,孩子会恨你吗?不一定

很多人担心,不帮孩子买房、不给钱,孩子会怪自己。

其实真不是这样。

真正孝顺的孩子,不会因为你不给钱就不认你这个妈、不理你这个爸。

他们更怕,你将来生病了,自己没能力照顾你,心理压力大。

反而是那种不孝顺的,就算你把钱全给他了,他也可能嫌你住院花钱多,抱怨你老了没用。

钱不是亲情的纽带。感情是从陪伴、从教育、从言传身教中来的。

我们教会孩子独立、节俭、做人,这才是最值钱的“遗产”。

如果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留给自己,把未来都赌在孩子身上,那不是信任,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赌注”。

赌输了,输的是自己一辈子的尊严。



四:聪明的做法是,留够自己,量力帮娃

既然全给孩子不妥,全留自己又心疼孩子,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当然有。

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我们参考:

①先确保自己晚年过得去

我们至少要留够10年以上的生活费,万一生病住院,不求人。

建议60岁后不,再定期把钱都存死,要留出一部分随时能用。

②量力而行地帮孩子

孩子买房可以出点首付,但别借光自己所有的钱,也别当银行替他们还款。

我们老了,没了收入,是不能冒险的。

而且,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当我们把压力全给到孩子时,他们其实也难扛住的。



③定下规则,孩子早知道边界

我们还可以定下规则,让孩子早知道边界。

比如:老两口养老靠自己,孩子每年回来看几次,过年团圆,生活费自己承担,大家心里有数。

父母留钱,不是贪,是保护自己;父母设规矩,不是生分,是长远。

这几年,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怕老,就怕没钱老。”

这话说得一点不夸张。

父母年轻时,把一切都给了孩子,那叫“牺牲”;等老了,还把一切给他们,然后心安理得把压力也全给他们,那可能就叫“犯傻”。

只有你活得好,有钱有自信,儿女才更尊重你;

只有你身体硬朗,不拖累人,儿女才更轻松,也更愿意陪你。

真正爱孩子的方式,是不给孩子添负担;真正聪明的父母,是自己手里有底气。

你说呢?你会把钱留给孩子,还是留给自己养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