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特朗普在白宫明确表示,对中国的关税 “不可能真的达到 145%”,紧接着美国财长贝森特也释放缓和信号,承认对华 145% 的关税 “不可持续”。
该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爆网络,因为就在前几天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叫嚷,将对中国进一步增加关税,现在突然又要降低关税,简直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然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印度总理莫迪却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因为他刚刚配合美国对中国出了一记"昏招"。
美国副总统万斯带着印度裔妻子 “回娘家” 访问印度,莫迪政府简直把他们当 “太上皇” 接待。不仅莫迪亲自接见,双方还 “相谈甚欢”,达成了降低关税的共识。
美国更是抛出 “橄榄枝”,承诺在关键技术和军事上支持印度,联手应对 “中国影响力”。莫迪可能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迫不及待地向美国表忠心:先是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 12% 的临时关税,接着又传出要接盘中国拒收的 10 架波音 737 MAX 客机。
可莫迪万万没想到,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谈判压力下迅速 “变卦”。印度这边刚把 “投名状” 递出去,美国那边就开始和中国谈关税降级,印度的 “忠心” 瞬间成了国际舆论的笑柄。
说印度是“冤大头”一点也夸张。以接盘波音客机这事为例,印度航空打算接手中国定制的 10 架 737 MAX,但这些飞机都是按照中国航司的需求设计的,印度市场根本不适用。印度航空得花大价钱改装,还得解决中国已支付的预付款问题。
更关键的是,印度民航市场和中国差距太大: 中国现役客机 4300 架,印度只有 800 架;中国年旅客量 7.3 亿人次,印度才 1 亿。就算印度把这些飞机全买了,也填不满美国的窟窿,反而让自己背上沉重负担。
再往更大的政治、外交层面说,莫迪政府的这一决策堪称一场战略灾难,印度成为金砖国家中唯一在关税问题上得罪中国的成员。
若将范围扩大到中国周边国家,印度也是唯一采取此类行动的国家,这种孤立处境让印度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外交尴尬。
与印度的冒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亚洲国家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展现出更为审慎的态度。泰国总理佩通坦 4 月 20 日宣布推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明确表示 “不会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佩通坦的表态显得莫迪更加的短视和冲动。
越南政府针对西方媒体炒作 “越南背刺中国”,总理范明政 4 月 21 日公开澄清,强调 “越美谈判绝不能损害中越传统友谊”。越南 2024 年对美出口增长 18%,但仍坚持多元化市场策略。
与美国在关税问题仍谈判的日本,其首相石破茂 4 月 22 日派特使访华,重申 “日中经济合作不可替代”,并拒绝美国要求对中国半导体加税的施压。
现在看来,中国周边的几个国家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直接硬怼美国,只有印度配合美国刁难中国。莫迪作为政治老手,在经验上可能抵不过石破茂,但要强于佩通坦,那么为何还作出如此低水平的决策呢?
笔者分析可能与印度政治生态结构有关。印度政坛受美国影响程度之深众所周知,尤其是最大在野党长期接受美国 NGO 资助,其高层与美国国务院关系密切。
2024 年美印 “关键技术倡议” 谈判期间,国大党公开施压莫迪政府,要求在 5G、量子计算等领域全面倒向美国。
而莫迪又长期鼓吹"超越中国"的口号,也为这些亲美势力提供了炒作空间。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即便精明如莫迪,也可能被迫做出不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印度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后不久,中国商务部立即作出回应,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经贸合作正在稳步推进。
莫迪这次的外交翻车,给所有想在美中之间投机取巧的国家提了个醒:大国博弈不是儿戏,选边站队要慎之又慎。现在特朗普政府自己先怂了,留下莫迪在原地尴尬。不知道这位印度总理现在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