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如你所知,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婚姻,还是一桩买卖,婚姻的期限取决于这桩买卖能够持续的时间。有第二天就离婚的、有二十年才离婚的,也有终其一生、白头到老的。
婚姻,还是一项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的大事,毕竟婚姻的最终产物是人口--人口,是形成一个国家最原始的因素之一。
所以,结不结婚,娶几个老婆,嫁几次人,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监测的重点项目。
但结婚的成本有多高、娶妻的难度有多大,通常不在宏观经济监测之列。
结婚的成本,除了遇到一个相知、相爱、相守的人,还取决于彩礼的多少(虽然并非每个国家都有彩礼,也并非每个结婚的人都要出彩礼)。
在大部分情况下,彩礼是新婚夫妻组建家庭、以独立的身份在社会立足的第一桶金,通常由夫妻双方的父母共同出资。
在少数情况下,彩礼是男方单向支付给女方父母的,并且不会返还给夫妻二人。
更有极端的情况,彩礼是女方骗取男方财物的理由。针对这种情况,《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有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除了彩礼,结婚成本构成中,性别比是一个大家比较少提及的因素。
当性别比过高的时候,男方需要付出的结婚成本会更高,这应该是一个社会通识:115个男性抢100个女性的成本,要远高于105个男性抢100个女性。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得到了世界主要国家适婚年龄段性别比数据,用于观察娶妻的难度。主要国家,指人口达到五千万或GDP达到五千亿美元的国家。
从世界平均值看,按照《世界人口展望2024》的中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适婚年龄段性别比为106.1:100。
即每106个男性要争夺100个女性,这意味着会有6个男性在这场配偶争夺战中注定要失败。如果算上终身不婚的女性,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
由于大部分人不大可能走出国门,在不同国家,这一比例存在极大的差异,比如沙特阿拉伯16岁-34岁的性别比达到153:100,著称炼狱级别,而孟加拉国仅有90:100。
90:100的意思是说,每90个男性要争夺100个女性,这意味着会有10个女性匹配不到另一半。于男性而言,可以算作天堂。
我国适婚年龄段(15岁-34岁)性别比为115.3:100,在主要国家中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这意味着每100个女性,对应15个娶不到老婆的男性。
考虑到大城市中剩女的数量,作者认为全国范围内娶不到老婆的比例可能在18%到20%之间。这种娶妻难度,可比地狱级高多了。
对于结婚这件事而言,这会明显拉高结婚的成本,也形成了婚姻市场中以女方为卖方的现状。
女多男少的孟加拉国,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走出国门,娶一个外国老婆,也是解决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思路。
从图表中你可以看到,韩国、印度性别比也是比较高的,而美国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更重要的是,尤其是我国的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改变,所以婚姻仍会是持续影响很多人的社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