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达州市委书记 邵革军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会议精神,展现四川各地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实践,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共同开设“双拥之花映巴蜀”——四川2025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系列专栏。通过“书记话双拥”“一线声音”“媒体聚焦”等板块,记录四川各地“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感受四川双拥工作的力度与温度,谱写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壮丽篇章。今天首推“书记话双拥”栏目,特邀地方党政领导畅谈双拥工作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
巍巍巴山,滔滔渠水。达州是兵员大市、优抚大市、安置大市、革命老区,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红色达州”之美誉。战争年代8万多人参加红军,2万多人英勇捐躯,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300多位开国元勋曾在此浴血奋战,王维舟、张爱萍、向守志等80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红色基因强大、红色文化灿烂、双拥氛围浓厚。
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达州始终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定向领航,以“抓经济不忘国防、居平安不忘战备”的系统思维,在服务强军兴军实践中,拥军机制有了新进展,保障备战有了新举措,优抚优待有了新突破,尊军崇军有了新风尚,着力让新时代双拥之花绽放绚丽光彩。
扛牢政治责任,构建双拥联动新格局
始终站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高度,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统揽工程”。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负责、部门参与、军地协同的工作体系,达州各级党政军领导积极谋划重大事项、参加重大活动、督办重大问题,形成从地方到部队、领导机构到成员单位、机关到基层,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纵横成网的双拥工作大格局。
规范军地合署办公制度和会商制度,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协调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军政座谈会等会议,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国防预算优先保障、军人待遇优先落实、军事需求优先满足”,投入国防和双拥建设资金超20亿元,推动解决双拥工作事项25件、驻达部队事项19件。将大学生入伍奖励金、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金标准提升至全省前列,以“真金白银”彰显双拥政治担当。
聚焦胜战导向,提供保障打赢新支撑
始终牢记“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使命责任,把服务部队练兵备战嵌入“制胜战力工程”。投入5.2亿元扩建国防教育综合训练基地,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实战实训平台。专项保障经费突破2亿元,从民兵应急装备升级到军营营房建设,从战备道路整修到演训场地维护,实现部队需求“全时响应、全域覆盖”。投入500万元开展“城舰共建”,达州舰成功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为达州舰设计舰徽、录制舰歌、创作舰赋,让战舰与城市血脉相连。每年开展春节、海军节、“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为舰艇官兵发放达州立功受奖家庭一次性奖励金17.2万元,激励舰艇官兵逐梦深蓝。
针对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特点,达州紧盯部队备战打仗需要,制定实施服务备战打仗“十五条”具体措施,建立“快速响应圈”和“联动保障链”。全力打造重点军供站,在达州高铁站预留土地规划建设军供保障点,着力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立体投送网络。每年投入180余万元,保障过往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优质服务赢得部队官兵“红色达州、保障先锋”的高度评价。
厚植关怀沃土,绘就精准优待新图景
始终秉持“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价值追求,把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作为达州“强军后盾工程”。扎实开展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为全省活动开展提供“达州样板”;开通20余条“退役军人公交示范线”,打造“服务超市+尊崇网服APP”智慧平台,建立共建共享退役军人“服务超市”38家,整合军创、拥军企业资源提供专属优惠,全市A级景区面向现役和退役军人免费开放,将转业军官和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让尊崇优待看得见、摸得着。
大力开展帮扶援助,创新实施困难退役军人及其他重点优抚对象租住公租房措施办法,按照“贡献大小+特别优待+抽号选房”的分配模式,为352名困难退役军人圆上安居梦。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专项基金,解困帮扶2.5万余人次。挂牌7家荣军优抚对象定点医院,减免补助医疗费310余万元。创新开展烈属异地祭扫服务,出台结对联系烈士健在父母关怀措施,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结对联系长效机制,让每一位烈属都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积极培树退役军人、双拥先进典型40名,引领400余名兵支书、30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力军。达州700余名退役军人鏖战冰雪、守护交通的大爱行动登上《中国国防报》,成为达州双拥的时代缩影。
深度融合发展,激活双拥工作新动能
始终坚持“军民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把双拥工作融入达州发展的“复兴战略工程”。将双拥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计入“一把手”档案。将双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大力推进“双拥共建、商旅融合”创新实践,建成8个双拥主题公园、7条双拥示范街,挂牌成立拥军示范商城,创新打造“双拥记忆”,通过场景复原、拥军小品设置等措施,使商圈变课堂、购物成体验,带动千余家商户加入“拥军序列”。创新举办立功喜报颁发暨新兵入伍欢送仪式进校园活动,通过视频连线“兵王寄语”、邀请功臣“回乡受礼”、全网直播送兵仪式,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驻达部队出色完成抗洪抢险、安保执勤等急难险重任务,出动官兵、民兵8万余人次;投入200余万元援建万源市花楼学校,派出驻村人员20余名,开展道路、饮水、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助力10个帮扶村脱贫摘帽;举办国防教育书画展、军营开放日等活动,为红色场馆协调大型退役武器装备,推动创建少年军校4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0所,年均军训学生6.5万余人。
积极融入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与重庆万州、开州携手打造烈士纪念设施“样板”工程,开展义务植树、巡回宣讲等活动,让双拥传统、红色基因跨越行政边界赓续传承。同重庆万州深化军休管理战略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政策互商、工作互促、资源互享、人才互育,让军休干部“两个待遇”有知有感。
战鼓催征急,攻坚不畏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达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持续完善“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保障体系,以军政同向、军地同心、军民同力之姿,奋力谱写中国梦强军梦的达州新篇章,让双拥工作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