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声不响”

一旦发作起来疼得“要命”

这或许是许多胆结石患者

最深刻的感受


近日,男演员胡兵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文,透露他做完了胆切除手术,目前已出院,继续工作。消息发出后引发大众关注。

不少街坊经常会吃得不错、动得少,用餐也不准时!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增高。们应该怎样呵护胆囊?得了胆结石一定要切胆吗?今天,“特搜”就带大家深入了解!

胆结石有这些危险因素

胆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器官,藏在右上腹部的肝脏下后方,形状像一颗小梨子,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肝脏分泌胆汁,胆汁是消化吸收脂肪的关键物质,胆汁经由胆内胆管,收集汇入到胆囊。当收到“进食”的号令时,胆囊就会把储存和浓缩的胆汁护送到肠道里,帮助消化吸收脂肪。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国林:

不光是胆囊结石,包括胆囊息肉的发生,年轻化趋势都比较明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吃早餐,或者不规律吃早餐。短时间不会有问题,但时间久了以后,就会引起胆盐的沉积、胆固醇的沉积,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结石,或者形成息肉。

因此,医生建议要及时吃早餐,并且早餐可以适量吃含有脂肪的食物,比如全脂牛奶、奶酪、坚果类,这样可以达到刺激胆囊排放胆汁的效果,避免结晶的产生。


医生表示,胆囊结石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与肠胃不适混淆。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国林:

很多人肚子不舒服,首先以为是胃痛和胃病,如果反复出现这种状况,甚至做胃镜也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就建议做一次B超或彩超。


医生提醒,胆囊结石可引起胆囊炎反复发作,而如果结石掉落,还可能导致黄疸、胆管炎甚至胰腺炎,因此要及时处理,不可轻视。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国林:

(胆囊)功能越来越差或者没有功能了,譬如“磁化”的胆囊,或者充满结石,胆囊里有满满一大泡石头,这种我们称作“癌前病变”,需要手术处理。最为常见的是小结石,一个(结石)三到五毫米,有一堆石头,石头可能会掉出来,引起多器官的功能受损。大部分人切除胆囊后,对正常的工作生活是没有影响的。

预防胆结石

该怎样正确吃吃喝喝呢?

1、合理三餐,合理搭配

每天一定要规律地吃三餐,多吃些新鲜水果,尤其是猕猴桃、鲜枣、草莓、枇杷、柿子等,维生素C含量较高,多吃可以起到预防胆结石的效果。


资料图由AI生成

此外,蔬菜、香菇、木耳等也可以适当多吃,还有纤维成分含量高的粗粮,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肉类最好去皮后食用。鸡肉、鱼肉脂肪含量低,是肉类中比较好的选择,猪肉最好吃瘦肉。

2、适当运动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胆管内胆汁的淤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结石及其他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尤其是有胆结石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定期体检。

转发!提醒!

**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部分来源 | 中山六院

编辑 | 赵婉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