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部队进行评级、授勋授衔。对于职务,以及军衔高低不在乎的将领,相信是少数的。伟人曾说过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
这句话并非指的个别人,而是多数人。
从旧社会走出来,随着在革命队伍征战几十年,可根深蒂固的名利思想,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而特别凸显。
在一些所谓的资历里,说哪些将帅让军衔了,哪些将领闹军衔了。从实际上出发,都没有太多问题,功利心大家都有,过去有,现在更有。
在这方面,李元明将军就很坦率,真诚。
苦出身的他,从小就清楚知道: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的道理。为了生计,为了反对压迫,当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时,义无反顾参军。短短数月,他就从战士升为班长,又升为排长,并入党。可见当时的他在革命队伍是多么优秀。
从军14年里,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师参谋长。解放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担任副师长,1952年提拔为师长。1955年,担任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军队授勋授衔前,上级对他说,他的军衔定为大校。内心并不认可,他认为自己根据现职副军职,已经够得上少将标准。更何况还有些三八式知识分子,入伍没有自己早反而成为将军。在军区炮兵领导班子中,司令、政委、副司令、副政委都是将星,只有自己是大校。
客观来说,军区其他领导班子里在解放前都是正师职务,他还是师参谋长。只能说在解放后,他的晋升比较快。而军衔评定看军级高低,1952年军级评定主要看职务、战绩等。他的级别是副师级。很多正师也不是全部授予少将,只有小部分而已。
虽然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可此后10年里,大校晋升少将等有554人。其中,1961年218人;1962年12人;1963年3人;1964年321人。
李元明在1964年赶上最后一次晋升,当时的职务是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69年,他升为炮兵参谋长,在位置上干到1978年,被调去党校学习。在安排工作时,就让其退居二线。
相关干部对他说,职务被免去是误会造成的,但此时参谋长已经有人了。他想恢复原职务不可能了,往前看吧。因此在没有到退居二线的年龄时,被要求当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