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傍晚,夕阳余晖轻柔洒落在石蟆镇乡间小路上。提着沉甸甸的书籍,王晓和她的“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骑上摩托车出发了。这天,他们要去走访二溪村,为留守儿童媛媛送去课外读物。

“晓晓姐来啦!”9岁媛媛眼尖,远远地看到王晓的身影,兴奋地跑出院子。


▲王晓(左一)和志愿者正在送书路上


▲王晓和志愿者一起送书

这个由爷爷抚养长大的小姑娘,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收到王晓送来的书了。收到书后,媛媛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本诗集读了起来,双眼亮晶晶:“这里有我没见过的世界。”


▲王晓和志愿者与媛媛交流谈心

温暖的场景,在石蟆镇的19个村(社区)持续上演了8年。2017年底发起“香书送暖·助梦飞扬”活动后,王晓和“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先后为4000余名农村儿童送去超2万册书籍。

“书香,应该弥漫广袤乡村。”擦了一把汗水,王晓眼神明亮。

倡议 为农村儿童添书香

王晓是石蟆镇政府一名机关党员干部。2017年冬的一天,王晓来到石蟆望江村发放冬衣。当时,村民何容(化名)紧紧抱住她,眼含热泪。

何容的丈夫遭遇意外重伤,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贫困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起来,孩子就是希望。”王晓的一番安慰,让她重燃生活希望。

何容的故事,让王晓夜不能寐。那晚,她坐在书桌前,在朋友圈发出《香书送暖·助梦飞扬——为农村孩子捐赠书籍》倡议。


▲王晓翻阅给孩子们的书籍

▲王晓和志愿者正在整理捐赠的书籍

“书籍是打开世界的窗户,我想亲手为他们推开这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倡议发出后,掀起阵阵爱心涟漪。短短一周,就收到60余册捐赠书籍。

至此,无论寒冬酷暑,王晓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筹集书籍中,风雨无阻:没有运输工具,她用自家的车,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人手不够,她就积极动员亲朋好友加入……

接力 500余名志愿者献爱心

2018年,“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正式成立。

随着王晓送书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教师、医生、公务员、企业职员……目前,“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已吸引500余人。


▲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

▲鼎山小学捐赠的爱心书籍

▲菜市街小学捐赠的爱心书籍

团队建立了严格的书籍筛选机制。王晓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精心筛选,低年级以绘本、童话为主,高年级会增加科普、名著等。“每本书送达前,志愿者都会仔细检查,确保内容健康、适合儿童阅读。”王晓说。

如今,“橄榄爱心送书”志愿团队已成为石蟆镇一道温暖风景线。除送书上门,团队还在各村设立爱心书站,定期轮换书籍。2018年11月,第一个“志强爱心书站”在该镇东溪村建立,目前,已建成爱心书站43个。

王晓送的是书,更是希望。8年来,她见证了太多因阅读而改变的例子: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厌学的孩子重拾学习兴趣,调皮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

阅读,正照亮他们的成长路。

坚守 不忘初心再踏送书路

2020年,王晓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但她最珍视的礼物,却是孩子们写给她的那些信。

这些信,稚嫩却真挚:“您送的每本书我都很珍惜,我会好好学习,做个善良正直的人!”“晓晓姐,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书,更是您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8年来,这样的信她收到了40余封。信中,她被亲切称为“晓晓姐”。


▲孩子们给王晓写的信

▲王晓正在读信

▲王晓所获的荣誉证书

今年,“晓晓姐”再次踏上送书路,不仅如此,她还制作了“爱心手册”,更精准匹配孩子们的需求。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40多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和阅读需求,还有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方式。

“绮绮家是低保户,这孩子学习特别认真!”“8岁的阳阳跟着外婆生活,书写特别漂亮,就是课外读物太少了。”记录旁边,还贴着王晓打印的送书照片,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与本子上的文字,构成了独属于王晓的温暖记忆。

王晓用8年坚守证明: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缕书香,可以温暖无数颗纯真的童心。

而她与乡村孩子们的温暖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记者:陈婷 钟尧 潘有军

实习记者:韩柯叶

编辑:程雨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