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
低饱和脂肪酸健康脂肪产品的研究
传统餐饮或食品工业用食用脂肪(如牛脂、猪油、乳脂、人造奶油、植脂奶油等固态/半固态脂肪)因赋予加工食品特有的功能性(如风味、质构、感官特性等),在火锅/方便面底料、各种烘焙、冷饮速冻、煎炸产品中广泛应用。食用脂肪的发展经历了部分氢化油(性能好,高反式脂肪酸)、极度氢化油(零反式,100%饱和脂肪酸),目前主流的技术为动物脂肪或热带植物脂肪(棕榈油、椰子油、棕榈仁油等)等的直接使用、分提、复配或酯交换改性(低/零反式脂肪酸,非氢化工艺)。但上述产品仍含有大量长链饱和脂肪酸,少量产品甚至含有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症的发病率,存在健康风险。面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对饱和脂肪标注的新规及健康膳食的全民需求,一类兼具绿色、健康、稳定、类脂肪感良好的未来新型结构化脂肪是替代传统脂肪、设计低脂食品的新策略,其因具有类似固态/半固态脂肪流变学特性,在创造多相态、多尺度新颖结构的同时,在产品增材制造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通过传统食用脂肪结构功能解析,探讨利用植物油脂与植物基蛋白、多糖,通过多相态(聚集态、结晶态等)、多尺度结构构建,创新开发应用于烘焙、植物肉、冰淇淋、植脂奶油、巧克力的低脂低饱和脂肪酸脂肪模拟物,推动高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嘉宾介绍
孟宗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孟宗,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专业技术三级),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特聘教授,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南大学至善岗位特聘教授和至善青年学者等;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理事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油脂》编委。围绕食用脂肪结构功能基础、零反式低饱和脂肪酸健康脂肪产品开发及食品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主持包括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等相关项目和课题20余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二,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粮油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国家与省部级奖励6 项;发表SCI收录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制修订《起酥油》国家标准1 件;专著《食品专用油脂》副主编。
实习编辑: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夏静;责编:张睿梅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品产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着重关注食品科学、营养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本届年会将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国 湖南 长沙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